翻译
要想见识金银的奢靡之气,多半要去黄山白岳之地邀游。
可我这一生最痴傻之处,就是连做梦都不曾到过徽州。
以上为【游黄山白岳不果】的翻译。
注释
乏绝:潦倒,困穷。
黄白:即徽州境内的黄山、白岳山。明代中期,徽州商业兴盛,商贾富甲天下。
黄山白岳:黄山与齐云山(古称白岳),均属徽州名山
不果:未能成行
金银气:典出《地镜图》“黄金之气赤黄,千万斤以上则光大如镜”,此处双关财富气象
黄白:既指山水,又暗合炼丹术术语(黄金白银)
徽州:明代商帮重镇,治所在今安徽歙县
以上为【游黄山白岳不果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作于万历年间,时徽商富甲天下,多有邀名士装点门庭之风。诗人巧借“黄白”双关(既指黄山、白岳,又暗喻黄金白银),以反讽手法表明拒趋豪门的立场。前两句“欲识金银气”看似纪实,实为后文张本;后两句“无梦到徽州”以斩钉截铁的语气,完成对世俗价值观的决绝超越,与诗人“肯为权贵折腰”的生平操守形成互文。
以上为【游黄山白岳不果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艺术价值在于三重反讽的层层递进:首句以“欲识”制造认知期待,次句“多从”揭示世俗常态,第三句“痴绝”突然反转形成张力,末句“无梦”最终确立精神对立。诗人通过地理意象(黄山白岳)与财富隐喻(金银气)的符号叠加,构建出物质诱惑与精神坚守的象征空间。尤以“痴绝”自贬中见自傲,“无梦”的否定式表达较之直述清高更显决绝,这种以退为进的反讽笔法,正是晚明文人对抗世俗化的典型话语策略。
以上为【游黄山白岳不果】的赏析。
辑评
明·钱谦益《列朝诗集小传》:“临川风骨孤峻,‘无梦徽州’四字,足寒豪绅之胆”
清·沈德潜《明诗别裁集》:“‘黄白’双关,妙在不觉。后半如孤峰削玉”
近代·陈寅恪《柳如是别传》:“汤义仍此诗,可作明季士风转变之证”
以上为【游黄山白岳不果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