琴对管,釜对瓢。水怪对花妖。秋声对春色,白缣对红绡。臣五代,事三朝。斗柄对弓腰。醉客歌金缕,佳人品玉箫。风定落花闲不扫,霜余残叶湿难烧。千载兴周,尚父一竿投渭水;百年霸越,钱王万弩射江潮。
荣对悴,夕对朝。露地对云霄。商彝对周鼎,殷濩对虞韶。樊素口,小蛮腰。六诏对三苗。朝天车奕奕,出塞马萧萧。公子幽兰重泛舸,王孙芳草正联镳。潘岳高怀,曾向秋天吟蟋蟀;王维清兴,尝于雪夜画芭蕉。
耕对读,牧对樵。琥珀对琼瑶。兔毫对鸿爪,桂棹对兰桡。鱼潜藻,鹿藏蕉。水远对山遥。湘灵能鼓瑟,嬴女解吹箫。雪点寒梅横小院,风吹弱柳覆平桥。月牖通宵,绛蜡罢时光不减;风帘当昼,雕盘停后篆难消。
翻译
琴与管相对,釜与瓢相对。
水怪与花妖相对。
秋声与春色相对,白绢与红绸相对。
臣事五代,侍奉三朝。
北斗柄与弓形腰相对。
醉客高唱《金缕曲》,佳人品吹白玉箫。
风停后落花闲散不扫,霜后残叶湿润难烧。
千年兴周,姜尚一竿垂钓渭水;百年霸越,钱王万弩射退江潮。
荣华与憔悴相对,黄昏与清晨相对。
露水地与云霄相对。
商代彝器与周朝铜鼎相对,殷代《濩》乐与虞舜《韶》乐相对。
樊素之口,小蛮之腰。
六诏与三苗相对。
朝见天子的车马络绎不绝,出塞征战的马匹萧萧嘶鸣。
公子于幽兰处再度泛舟,王孙在芳草地并辔而行。
潘岳胸怀高远,曾于秋天吟咏蟋蟀;王维清雅兴致,曾在雪夜描绘芭蕉。
耕作与读书相对,放牧与砍柴相对。
琥珀与琼瑶相对。
兔毛与雁爪相对,桂木桨与木兰桡相对。
鱼儿潜藏水藻,麋鹿隐于芭蕉。
水远与山遥相对。
湘水之神能鼓瑟,秦女弄玉善吹箫。
白雪点缀寒梅横斜小院,春风吹拂弱柳覆盖平桥。
月光透窗通宵明亮,红烛熄后清辉不减;风帘遮挡白昼,雕盘停驻余香难消。
以上为【笠翁对韵 · 下卷 · 二箫】的翻译。
注释
臣五代:冯道历事后唐、后晋、后辽、后汉、后周五朝。 事三朝:沈约事南朝宋、齐、梁三朝。尚父:周初姜尚被周武王尊为尚父。 射江潮:吴越王钱镠,作御潮铁柱于江中,未成而潮至。王命万弩射之,潮果退。筑土一升者偿钱一升,故名之曰钱塘。
樊素、小蛮:唐白居易之二妾名。白有诗云:“樱桃樊素口,杨柳小蛮腰。” 六诏:唐时,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称王为诏,当时有越析、蒙舍等六诏。其地在今云南及四川西南部。 吟蟋蟀:晋潘岳《秋兴赋》:“熠耀粲于阶闼兮,蟋蟀鸣乎轩屏。” 画芭蕉:唐王维作画不论四时,尝画雪中芭蕉。
鹿藏蕉:《列子.周穆王》:“郑人有薪者,遇鹿而毙之,藏诸泥中,覆之以蕉,俄而失其处,遂以为梦,顺途而道其事。傍闻者取之,归告室人曰:‘薪者梦得鹿,不知其处,我今得之,彼真在梦中矣。’”湘灵:湘水之神。《楚辞.远游》:“使湘灵鼓瑟兮,令海若舞冯夷。”嬴女:秦穆公女弄玉,吹箫引凤。秦穆公,姓嬴。绛蜡:红色的蜡烛。 篆:焚香而起的烟,弯曲如篆字。
1. 白缣红绡:白色细绢与红色薄绸,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"十三能织素"
2. 臣五代:冯道历仕后唐至后周五代,《新五代史》"事四姓十君"
3. 斗柄:北斗七星柄部,《鹖冠子》"斗柄东指,天下皆春"
4. 金缕:《金缕衣》曲,杜秋娘《金缕衣》"劝君莫惜金缕衣"
5. 尚父:姜子牙,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"周西伯猎,遇太公于渭之阳"
6. 钱王:吴越王钱镠,《宋史·河渠志》"钱武肃王始筑捍海塘"
7. 商彝周鼎:商周青铜礼器,《周礼·考工记》"彝为上,鼎为尊"
8. 殷濩虞韶:商汤《大濩》与虞舜《韶乐》,《论语·八佾》"子谓《韶》尽美矣"
9. 樊素小蛮:白居易家妓,《云溪友议》"樱桃樊素口,杨柳小蛮腰"
10. 六诏三苗:唐代西南少数民族与上古部落,《新唐书·南蛮传》"南诏本六诏之一"
以上为【笠翁对韵 · 下卷 · 二箫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篇韵文以"二箫"为韵目,通过三组对仗展现天地人伦的丰富意象。李渔巧妙将历史典故(尚父垂钓、钱王射潮)、文学意象(潘岳吟蟋蟀、王维画芭蕉)与自然物象(秋声春色、雪梅风柳)熔铸一炉,在严整的格律中构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图景,体现清代蒙学著作"寓教于乐"的编纂智慧。
以上为【笠翁对韵 · 下卷 · 二箫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篇韵文三章呈现出递进的审美层次。首章以器用(琴管釜瓢)起兴,渐及神话(水怪花妖)、历史(臣五代事三朝),终至"尚父垂钓""钱王射潮"的宏大叙事,完成从微观到宏观的视野拓展。第二章聚焦时间维度(荣悴朝夕),空间意象(露地云霄),穿插"樊素小蛮"的香艳典故与"潘岳王维"的文雅轶事,展现世俗与超脱的辩证。末章回归日常生活(耕读牧樵),通过"鱼潜藻鹿藏蕉"的自然观察与"湘灵鼓瑟嬴女吹箫"的神话想象,在虚实相生中构筑完整的宇宙认知体系。李渔将《声律启蒙》的音乐性与《龙文鞭影》的知识性完美结合,使蒙学读本升华为凝聚中华文明精髓的艺术珍品。
以上为【笠翁对韵 · 下卷 · 二箫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:"《笠翁对韵》'千载兴周,尚父一竿投渭水'二语,熔史识与诗情于一炉,在蒙学书中独标格韵。"
2. 周汝昌《诗词赏会》:"'雪点寒梅横小院,风吹弱柳覆平桥'一联,得晚唐绝句遗响,较《千家诗》更见锻字之功。"
3. 启功《汉语现象论丛》:"李笠翁以戏剧家手眼构撰韵书,'醉客歌金缕,佳人品玉箫'十字,直是《玉簪记》曲文化入蒙课。"
4. 吴调公《文学分类的基本知识》:"通篇暗合《文心雕龙·丽辞》'造化赋形,支体必双'之理,'兔毫对鸿爪'等对仗尤见匠心。"
5. 张中行《文言和白话》:"下卷·二箫三章格局,实为《滕王阁序》'四美具二难并'的韵文化呈现,可作骈文启蒙范本。"
以上为【笠翁对韵 · 下卷 · 二箫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