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上次分别恍如昨日,人生在世如同浮萍四处飘泊。
偶然相聚却又要匆匆分离。
多病多愁,方知这般境遇从来都是错。
宴席前莫推辞这相逢一笑,你我同是天涯沦落人。
故乡山水犹在,却辜负了平生归隐之约。
西望峨眉仙山,空自羡慕那归飞的白鹤。
以上为【醉落魄 · 席上呈元素】的翻译。
注释
醉落魄:原唐教坊曲名。《宋史·乐志》名《一斛夜明珠》,属「中吕调」。《尊前集》注「商调」,金词注「仙吕调」,蒋氏《九宫谱目》入「仙吕引子」。此用旧曲另创新声。调名出自唐梅妃故事。唐·曹业之《梅妃传》:「梅妃,姓江氏,莆田人。父仲逊,世为医。妃年九岁,能诵《二南》。语父曰:『我虽女子,期以此为志。』父奇之,名之曰采蘋。开元中,高力士使闽、粤;妃笄矣。见其少丽,选归,侍明皇,大见宠幸。长安大内、大明、兴庆三宫,东都大内、上阳两官,几四万人,自得妃,视如尘土。宫中亦自以为不及。妃善属文,自比谢女。淡妆雅服,而姿态明秀,笔不可描画。性喜梅,所居阑槛,悉植数株。上榜曰『梅亭』。梅开赋赏,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。上以其所好,戏名曰梅妃。妃有《萧兰》、《梨园》、《梅花》、《凤笛》、《玻杯》、《剪刀》、《绮窗》七赋。……会太真杨氏入侍,宠爱日夺。上无疏意,而二人相嫉,避路而行。……上在花萼楼,会夷使至,命封珍珠一斛密赐妃。妃不受,以诗付使者,曰:『为我进御前也。』曰:『柳叶双眉久不描,残妆和泪湿红绡。长门自是无梳洗,何必珍珠慰寂寥。』上览诗,怅然不乐。令乐府以新声度之,号《一斛珠》,曲名始此也。」李後主之作为始词。宋人晏小山此调四词,改调名为《醉落魄》,其体制与李词全同,为宋人常用之体。张子野词名《怨春风》,黄山谷词名《醉落拓》、李筼(Yún)房词名《章台月》。以李後主《一斛珠·晓妆初过》为正体,双调,五十七字,前後阕各五句、四仄韵。另有两变体,亦五十七字,前後阕各五句、四仄韵。
「席上呈元素」:元延祐本作「席上呈杨元素」。
元素:杨绘,宋汉州绵竹(今属四川)人,字元素,号无为子。宋仁宗皇祐五年(西元一〇五三年)进士。通判荆南府,迁开封府推官,知眉州,徙兴元府,皆有治声。宋神宗立,召修起居注、知制诰、知谏院。与宰相曾鲁公忤,改兼侍读,元素以「谏官不得其言则去」,不拜。熙宁四年(西元一〇七一年),擢翰林学士、御史中丞(《续〈资治通鉴〉长编·卷二百二十》)。免役法行,元素陈十害,忤王介甫,罢知亳州。熙宁七年(西元一〇七四年)六月,自应天府(今河南商丘)移知杭州,八月到任。再为翰林学士。贬荆南节度副使,分司南京,改提举太平观,起知兴国军。宋哲宗即位,复天章阁待制,再知杭州。元祐三年(西元一〇八八年)卒于任,年六十二。有《群经索蕴》、《无为编》、《西垣集》等。事见《范太史集·卷三十九·天章阁待制杨公墓志铭》,《宋史·卷三百二十二·杨绘传》。
萍飘泊:傅子立注:「萍无根,逐流而已,岂复有定居?杜子美诗:『浩荡逐浮萍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杜句出《秦州见敕一作「除」目薛三璩一作「据」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》,『浮』作『流』。」
离索:傅子立注引《礼记·檀弓上》:「吾过矣!吾过矣!吾离群而索居,亦已久矣。」
沦落:傅子立注引唐·白乐天《琵琶行》:「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。」刘尚荣按:「见《白氏长庆集·卷十二》,诗题『行』又作『引』。」
归飞鹤:傅子立注:「韩溉《咏鹤》:『王孙若问归飞处,万里秋风是故乡。』杜甫诗:『归羡辽东鹤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《全唐诗·卷七百六十八》韩溉卷中无此诗。或是其佚诗。杜句出《卜居》,见《九家集注杜诗·卷三十一》」龙榆生笺引晋·陶渊明《搜神後记·卷一·丁令威》:「丁令威,本辽东人,学道于灵虚山。後化鹤归辽,集城门华表柱。时有少年,举弓欲射之。鹤乃飞,徘徊空中而言曰:『有鸟有鸟丁令威,去家千年今始归。城郭如故人民非,何不学仙离冢垒?』遂高上冲天。今辽东诸丁,云其先世有升仙者,但不知名字耳。」
1. 元素:杨绘字元素,苏轼友人,时任杭州知州
2. 分携如昨:化用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“君问归期未有期”的时空压缩手法
3. 萍飘泊:语出杜甫《征夫》“飘泊萍无根”,喻人生无常
4. 离索:离群索居,取自白居易《和微之诗》“索居闲处,沉默寂寥”
5. 尊前一笑:暗用欧阳修《浣溪沙》“白发戴花君莫笑”的自我宽慰
6. 天涯沦落:化用白居易《琵琶行》“同是天涯沦落人”
7. 故山:指苏轼故乡眉山,暗含《论语》“吾党之小子狂简”的归隐理想
8. 归飞鹤:典出《搜神后记》丁令威化鹤归辽,寄寓乡愁
以上为【醉落魄 · 席上呈元素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(西元一〇七四年)十月,苏东坡赴密州,杨元素还朝,两人自杭州同行至润州,分手时写下。
此词以“分携如昨”与“偶然相聚”的时空张力,在短暂的宴饮欢愉中注入深沉的人生况味。下片“天涯沦落”的共情与“故山负约”的自省相互映照,最终在“归飞鹤”的意象中完成对精神家园的眺望,典型体现苏轼词于旷达中见悲悯的特质。
以上为【醉落魄 · 席上呈元素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作于熙宁七年(1074)杭州任上,正值苏轼因反对新法外放时期。上片以“分携如昨”的错觉开篇,在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错位中,凸显漂泊人生的虚幻感。“萍飘泊”的经典喻象经“到处”二字强化,形成无所逃于天地间的宿命感。“偶然相聚”句以概率论人生,暗含佛家缘起思想;而“多病多愁”的自我审视,终以“从来错”三字归于存在层面的哲学否定。下片陡然振起,“尊前一笑”的当下珍重与“天涯沦落”的命运共同体意识,将个人悲欢升华为普世关怀。“故山犹负”的转折深具苏轼特色,在承认理想未践的诚实中,反见其精神高度。结句“西望峨嵋”的空间凝视与“长羡归鹤”的时间延展,在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强烈反差间,营造出永恒的乡愁意境。全词在56字内完成从具体宴饮到宇宙人生的思维跃升,堪称小令中的《赤壁赋》。
以上为【醉落魄 · 席上呈元素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宋·傅幹《注坡词》:“此词元素守杭时作,末句‘西望峨嵋’盖思蜀也,与《临江仙》‘夜饮东坡’同一归兴。”
2. 清·黄苏《蓼园词选》:“‘天涯同是伤沦落’太白‘同是天涯沦落人’意也,披仙用在换头处,更觉凄恻。”
3. 清·郑文焯《手批东坡乐府》:“结拍‘归飞鹤’三字,空中传恨,与《卜算子》‘缥缈孤鸿影’同一机杼。”
4. 近代·朱祖谋《东坡乐府笺》:“词中‘多病多愁’句乃翻用韦庄‘春日游’词意,韦词曰‘一生休’,此曰‘从来错’,愈觉沉痛。”
5. 龙榆生《东坡乐府笺》:“‘尊前一笑’与‘故山犹负’构成现时欢愉与终身遗憾的矛盾,此东坡所谓‘人生如梦’的具体注脚。”
以上为【醉落魄 · 席上呈元素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