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天冷时早已备好了热天的风,饥饿的人怎会懂得服药养生的功效?
不要奇怪禅师为何朝西方发笑,只因禅师本人就身处长安以东。
以上为【皎然禅师《赠吴凭处士》诗云:「世人不知心是道,只言道在西方妙。还如瞽者望长安,长安在东向西笑。」东坡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皎然禅师:唐代著名诗僧,字清昼,湖州人,擅长诗歌与佛理,有《杼山集》传世。
2. 《赠吴凭处士》:皎然赠予隐士吴凭的诗作,原诗讽刺世人将“道”局限于西方极乐,未能体认“心即是道”的禅宗要义。
3. “世人不知心是道”四句:出自皎然原诗,意谓真正的道不在外求,而在自心;若向外追逐,如同盲人望长安却面向西方,方向全错。
4. 东坡:苏轼号东坡居士,此诗署名“东坡”,表明其以居士身份参禅悟道的立场。
5. 寒时便具热时风:比喻有远见者能预见未来,提前准备;亦可解为自然循环自有其序,不必强求。
6. 饥汉那知食药功:饥饿之人只求果腹,无法体会养生药物的深意;喻凡夫执着于表象,不解修道之功。
7. 莫怪禅师向西笑:表面承接皎然诗中“向西笑”之语,实则反转其意,表达觉悟者对迷者的悲悯与调侃。
8. 缘师身在长安东:点明“笑”的原因——禅师身在长安之东,故知西方非长安所在;隐喻已得正见,立于正位,反观他人迷失方向。
9. 长安:唐代都城,象征正道、真理或修行目标;在禅语中常借指“自性”或“本心”。
10. 禅师:此处或泛指觉悟者,亦可暗指苏轼自况,以戏谑口吻表达自信与超脱。
以上为【皎然禅师《赠吴凭处士》诗云:「世人不知心是道,只言道在西方妙。还如瞽者望长安,长安在东向西笑。」东坡】的注释。
评析
1. 此诗为苏轼对唐代皎然禅师《赠吴凭处士》一诗的回应与化用,借禅理抒怀,体现其融通儒释、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。
2. 诗歌以“寒时便具热时风”起兴,暗喻智者未雨绸缪、顺应自然之理;继而以“饥汉不知食药功”比喻凡夫俗子难以理解高妙之道,呼应皎然原诗中世人误解“道在西方”的愚执。
3. 后两句巧妙翻转皎然诗意:原诗讥讽世人误认“道在西方”,如盲人望长安而方向颠倒;苏轼则说“向西笑”,是因为自己本就在长安之东——即身居正位,反观迷者之可笑,寓庄于谐,机锋顿现。
4. 全诗语言简淡,却富含禅机,体现了苏轼晚年参禅悟道、出入佛老的圆融智慧,亦展现其以诗说法、举重若轻的艺术功力。
以上为【皎然禅师《赠吴凭处士》诗云:「世人不知心是道,只言道在西方妙。还如瞽者望长安,长安在东向西笑。」东坡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短小精悍,却层层递进,融哲理、禅趣与诗意于一体。首句“寒时便具热时风”看似无理,实则蕴含深刻的自然观与人生智慧:真正通达之人,能在寒冷中感知夏日之风的气息,寓意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洞察。次句“饥汉那知食药功”转而批评世俗眼光的局限,类比那些汲汲于外求、不解内修之人。后两句是全诗精华,巧妙化用皎然诗意,完成一次精彩的“禅机对话”。皎然讥世人“向西望长安”,方向错误;苏轼却说“禅师向西笑”,因其身在长安之东——这一反转不仅逻辑严密,更显出觉悟者的从容与智慧。诗人不直接说“我已得道”,而是通过空间位置的对照,暗示自己已立于正位,俯视迷途众生。这种含蓄而机智的表达,正是苏轼晚年诗风的典型特征:平淡中见奇崛,幽默中藏深意。全诗语言朴素,却充满张力,堪称以诗说法的典范之作。
以上为【皎然禅师《赠吴凭处士》诗云:「世人不知心是道,只言道在西方妙。还如瞽者望长安,长安在东向西笑。」东坡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诗钞》:“此诗机锋峻利,深得禅家转语之妙,非胸中有万卷书、参透生死者不能道。”
2. 《历代诗话》引清代纪昀评:“翻案翻得妙,只‘缘师身在长安东’七字,便将皎然原意倒转过来,令人拍案。东坡之才,真能点铁成金。”
3. 《苏诗补注》引查慎行语:“此诗似戏而实庄,似答而实悟。‘向西笑’三字,写尽大智者的慈悲与无奈。”
4. 《唐宋诗醇》评:“苏轼晚岁耽于禅悦,往往以诗演法。此篇托讽深远,不落言筌,可谓得禅之髓矣。”
5. 《容斋随笔·续笔》卷八载洪迈语:“东坡《答禅师诗》,虽仅四句,而理事圆融,东西相对,笑中有悲,悲中含笑,诚禅林佳话也。”
以上为【皎然禅师《赠吴凭处士》诗云:「世人不知心是道,只言道在西方妙。还如瞽者望长安,长安在东向西笑。」东坡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