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彼此倾盖相逢便欣然一笑,相交甚欢,从来未曾有过如马牛般风马牛不相及的隔阂。
我愿与你为邻,尚可容下隐居所需的三径小路;结伴归隐,终究会成为一同退隐林泉的两位老翁。
古人的高洁情操,已如用兰草编缀成佩饰般令我追慕;我闲来吟咏招隐之词,如同桂树生于幽谷丛中。
此身已自决于天命,不必再问上天;只是近年来白发渐生,命运似乎越来越不公平了。
以上为【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三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邵同年:与苏轼同科考中进士者,具体生平不详。
2. 贾收秀才:吴兴人,字耘老,善诗,与苏轼有交往。
3. 倾盖相欢:指初次相见即意气相投。“倾盖”谓车盖倾斜靠近,形容相遇之近。
4. 未省马牛风:典出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“风马牛不相及”,意为毫无关联。此处反用其意,谓彼此相知,绝非风马牛不相及。
5. 卜邻:选择邻居,指择友而居,有结邻隐居之意。
6. 三径:典出《三辅决录》,蒋诩隐居后园开三径,唯与求仲、羊仲往来,后指隐士居所的小路,代指隐居生活。
7. 投社:加入村社或退隐之群,意为共同归隐。
8. 兰缉佩:以兰草编织为佩饰,象征高洁品德。出自《离骚》“纫秋兰以为佩”。
9. 招词闲咏桂生丛:化用《楚辞·招隐士》“桂树丛生兮山之幽”,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
10. 此身自断天休问:意谓人生道路已由自己决定,不必再向上天追问命运。
以上为【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三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同年进士邵某并戏赠贾收秀才的作品,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的淡泊、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感慨,也有对人生归宿的思考。语言平易自然,情感真挚,体现了苏轼一贯旷达中含悲凉、洒脱中见深情的风格。通过“倾盖相欢”“卜邻”“投社”等意象,表达了与友人志趣相投、愿共隐逸的理想。尾联以白发渐生感叹年华老去,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感伤,但整体仍不失豁达之气。
以上为【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三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为七律,结构严谨,情理交融。首联以“倾盖相欢”起笔,展现与友人一见如故的亲切感,“未省马牛风”巧妙翻用典故,突出心灵契合。颔联“卜邻尚可容三径,投社终当作两翁”进一步深化友情,表达愿与友人共隐的愿望,语气温和而坚定。颈联转入抒情与用典,以“兰缉佩”喻高洁志向,以“桂生丛”呼应招隐主题,诗意清雅深远。尾联陡转,由理想回归现实,“白发年来渐不公”一句看似抱怨,实则饱含人生迟暮之叹,却以“天休问”作结,显出超然态度。全诗在戏谑中见真情,在洒脱中藏感慨,充分展现了苏轼晚年复杂而通透的心境。
以上为【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三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》评:“东坡诗多率然而成,而情味深长,此诗戏赠中寓劝隐之意,可见其待友之厚。”
2. 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十六引冯舒语:“‘卜邻’‘投社’二语,自然浑成,非刻意雕琢者所能及。”
3. 《苏诗补注》引查慎行曰:“‘白发年来渐不公’,语似诙谐,实含无限感慨,东坡晚岁多此类语。”
4. 清人汪师韩《苏诗选评笺释》评:“此诗情文相生,外若疏快,中怀沉郁,读之令人慨然。”
以上为【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三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