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在狭窄的辕门内杀牛犒劳将士,我如同被投闲置散的老兵,只能勉强自我宽慰。
稍感欣喜的是边境附近已无敌军战马,却又惭愧于空落的营帐中只闻惊猿哀鸣。
敌人乞求盟约似乎是想让天意回转,但排解国难,谁又能真正报答君主的恩情?
壮志就这样在蹉跎中消磨,只能独自怀着这份心情,搔首眺望远处的故园丘壑。
以上为【阅武士回边报与山中信并至】的翻译。
注释
椎牛飨士:杀牛犒劳军队,指激励士气。
隘辕门:狭窄的军营大门。
投老:到老,临老。
兵间:军旅之中。
并边:沿边,边境之地。
无牧马:指没有敌方骑兵侵扰。古代以北胡牧马南侵喻指边境战事。
惊猿:受惊的猿猴,啼声悲切,常用来烘托荒凉、悲愁的氛围。
乞盟:指敌方(此处应指金国)请求缔结盟约。
回天意:使天意回转,指扭转不利的国运。
排难:排除危难。
报主恩:报答君主的恩遇。
蹉跎:光阴虚度,壮志未酬。
便尔:就这样。
丘园:家园、田园,指隐居之地。
以上为【阅武士回边报与山中信并至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是叶梦得晚年所作,深刻反映了其身处两宋之交,面对国势衰微、壮志难酬的复杂心境。诗中交织着两种并至的“信”:一是边境的战报,带来“无牧马”的短暂安慰;二是来自“山中”(或指故园、隐居处)的书信,勾起了归隐之思。首联以“椎牛飨士”的雄壮开场,却旋即以“投老兵间”的落寞自嘲,奠定了全诗矛盾悲凉的基调。颔联“稍喜”与“却惭”对举,揭示了边防虚实的真相与诗人清醒的忧虑。颈联直指国事,对看似转机的“乞盟”深表怀疑,并发出“谁能报主恩”的沉重诘问。尾联最终将个人“壮志蹉跎”的无奈与“望丘园”的归思合而为一,在报国与归隐的张力中,尽显一位老臣在时代困境中的苍凉与悲慨。
以上为【阅武士回边报与山中信并至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其深沉的情感与精妙的章法上。全诗情感跌宕,在“喜”与“惭”、“盟”与“难”、“壮志”与“丘园”的多重矛盾中层层推进,真实再现了诗人在国难当头时既想力挽狂澜又感回天乏术,既心系庙堂又向往山林的复杂心绪。诗中意象的运用极具表现力,“隘辕门”暗示了局促的边防与心境;“空帐惊猿”以空寂的物象与悲凉的声音,共同营造出荒芜感伤的氛围,成为诗人内心空虚无着的写照。尾联“搔首”这一细节,生动刻画出诗人焦灼无奈的神态,而“望丘园”则将无尽的感慨融入远望之中,含蓄蕴藉,余味无穷,典型地体现了宋代士大夫“进退皆忧”的精神世界。
以上为【阅武士回边报与山中信并至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代四库馆臣在《四库全书总目·石林居士建康集提要》中论及叶梦得晚年诗歌:“梦得老而归田,耽心吟咏……其诗……犹有北宋之遗风,南渡以后,与陈与义可以肩随。”
近代学者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评叶梦得诗:“石林诗,精微深稳,时出豪宕。”
以上为【阅武士回边报与山中信并至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