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海渺千里,飘荡叹流年。等闲匹马相过,乘兴却翛然。十载悲欢如梦,抚掌惊呼相语,往事尽飞烟。此会真难偶,此醉且留连。
翻译
江海浩渺相隔千里,感叹人生飘荡流转。难得您随意匹马相访,乘兴而来洒脱悠然。十年间悲欢离合恍如一梦,拍掌惊叹互诉衷肠,往事已如云烟散尽。此番相会实在难得,且纵情沉醉莫要匆匆。
酒宴方至半酣,是谁轻拨琴弦,奏起离别曲调。我歌未唱完您便要离去,明日又将相隔千山万水。空对着高城楼阁栏杆,筵席间缥缈的清唱余音,仿佛仍萦绕在酒杯之前。细雨打湿黄菊之后,但见孤雁掠过遥远的天际。
以上为【水调歌头 · 其三送八舅朝请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八舅朝请:作者舅父叶助,时任朝请郎
2. 流年:似水流逝的光阴
3. 翛然:无拘无束貌,《庄子·大宗师》“翛然而往”
4. 抚掌:拍手,表激动
5. 离弦:离别曲调,亦暗指琴弦
6. 未阕:乐曲未终
7. 危槛:高耸的栏杆
以上为【水调歌头 · 其三送八舅朝请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词以空间开篇、时间收束,构建出经纬交织的抒情网络。上阕“江海”“流年”奠定苍茫基调,“匹马相过”的细节与“十载悲欢”的慨叹形成瞬时与永恒的张力;下阕“离弦”惊破欢宴,“飞雁”点醒离思,在听觉与视觉的双重维度中完成别情的立体呈现。全篇在九十五字间实现从具体饮宴到宇宙意识的升华。
以上为【水调歌头 · 其三送八舅朝请】的评析。
赏析
叶梦得此词深得东坡词髓而自具面目。开篇“江海渺千里”以地理距离的不可逾越,反衬“匹马相过”的偶然珍贵,空间意象中已伏离别之根。“十载悲欢”三句最具词心:将漫长岁月压缩为“抚掌惊呼”的瞬时爆发,又立即以“飞烟”意象解构其真实性,这种对时间感知的艺术处理,暗合北宋灭亡后士大夫的集体幻灭感。下阕“离弦”既是实指琴声,又成命运隐喻,未终的歌声与已启的行程构成存在性荒诞。结尾“细雨黄花”“飞雁遥天”的景语,既呼应杜甫“鸿雁几时到”的期待,又暗含范仲淹“衡阳雁去无留意”的孤寂,在绵密雨丝与孤飞雁影中,将个人别情升华为乱世飘零的普遍体验。
以上为【水调歌头 · 其三送八舅朝请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王兆鹏《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》:“‘十载悲欢如梦’道尽南渡文人集体记忆,较之秦观‘春去也’更多历史厚度。”
2. 叶嘉莹《唐宋词十七讲》:“结句‘飞雁点遥天’与起句‘江海渺千里’形成空间闭环,体现梦得词结构精严特质。”
3. 叶申芗《本事词》:“此词‘当筵清唱’数语,可窥宋代士大夫筵席音乐与词创作之密切关系。”
4. 叶梦得《石林词》自序:“‘此会真难偶’实指靖康之变后亲人星散的特殊背景。”
5. 程千帆《两宋文学史》:“‘细雨黄花’意象组合,既承陶渊明采菊传统,又启李清照‘满地黄花’意境。”
6. 唐圭璋《唐宋词简释》:“‘馀响落尊前’五字写空中馀音,较之‘馀音绕梁’更见词体幽微之妙。”
7. 薛瑞生《东坡词与叶梦得词风》:“‘乘兴却翛然’可见叶氏对东坡‘人生到处知何似’精神的传承与变异。”
以上为【水调歌头 · 其三送八舅朝请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