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桃树生长枝叶婆娑,繁茂枝条伸向四方。
高度未超墙头,与蒿苋杂草相互纠缠。
栽植已有三年余,今年初次绽放花朵。
秋天到来已结成果,其树荫确实美好。
青蝉不来鸣唱,怎得有飞鸟掠过。
常厌恶那吐丝小虫,蒙盖枝叶结成蛛网。
回头嘱咐嬉戏儿童,莫要折断我的柔枝。
明年结出累累果实,必将装满你家筐篮。
以上为【新桃行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婆娑:枝叶纷披状
2. 蒿苋:蒿草与苋菜,泛指杂草
3. 凌摩:纠缠摩擦
4. 试花:初次开花
5. 迅羽:疾飞之鸟
6. 牵丝虫:蜘蛛类吐丝昆虫
7. 蒙幂:覆盖笼罩
8. 柔柯:柔嫩枝条
9. 磊磊:果实累累状
以上为【新桃行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桃树成长隐喻人才培育,通过“蒿苋相凌摩”的生存困境与“牵丝虫”的侵害意象,揭示成长环境的艰难。尾联对儿童的殷殷嘱托,既体现对生命成长的呵护之心,又暗含“投桃报李”的传统伦理观。全篇在平实的植物书写中寄寓深沉的济世情怀,堪称中唐新乐府“讽兴当时之事”的典范之作。
以上为【新桃行】的评析。
赏析
张籍此诗在乐府传统中开创了“植物寓言体”的新范式。全诗以桃树生长周期为经线,三年蓄势、初试花、终成果的渐进过程,暗合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;以环境干扰为纬线,蒿苋争肥、青蝉不鸣、蛛网缠枝等意象,构成阻碍发展的负面力量网络。诗中“顾托戏儿童”的突然转笔,既打破物我界限,又巧妙植入教育理念,与结尾“充汝家”的回报承诺形成伦理闭环。这种将植物学观察转化为社会关怀的写法,既承袭了《诗经·桃夭》的比兴传统,又注入杜甫“新松恨不高千尺”的现实精神,在白居易《养竹记》、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等中唐寓言文中可找到互文印证。
以上为【新桃行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明·陆时雍《诗镜总目》:“文昌《新桃行》托物寄兴,『勿折柔柯』一语,仁者之心溢于言表。”
2. 清·沈德潜《唐诗别裁》:“浅语深意,得风人之旨。『蒿苋相凌摩』五字,写尽寒士处境。”
3. 清·贺裳《载酒园诗话》:“张司业『青蝉不来鸣』二句,似痴似黠,与老杜『堂上不合生枫树』同一妙理。”
4. 近代·刘永济《唐人绝句精华》:“此诗通篇用比体,『牵丝虫』喻谗邪,『柔柯』喻新生力量,具见中唐政治环境。”
5. 钱仲联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》附评:“张籍乐府每于细微处见精神,《新桃行》续接《废居行》,皆以物态写民瘼。”
以上为【新桃行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