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踏遍深山幽谷寻觅归途,仙人掌峰依然高耸碧空。
无数游人到此驻足凝望,岂止是狂放之士倒骑毛驴(仰观奇景)。
它如悬挂在天河朝霞之上的巨幅图画,又将影姿投落在秦关夕阳余晖之中。
千年以来真正悟得全生之道的仅有郭雍一人,可叹历代登临者所见只剩断壁残垣。
以上为【游华岳归道中望仙掌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华岳:西岳华山,位于陕西华阴
2. 仙掌:东石楼峰崖壁天然石纹,形如掌痕,传说为巨灵劈山导河所遗
3. 碧虚:碧空,青天
4. 倒骑驴:用宋初隐士陈抟、潘阆典故,喻超脱世俗的观景方式
5. 挂图天汉:形容仙掌峰如悬挂在银河上的画卷
6. 秦关:指潼关等关中要塞
7. 千古全生:典出《庄子·养生主》“可以保身,可以全生”,指乱世中保全生命
8. 一士:指东汉郭雍,避乱华山得终天年,见《后汉书·逸民传》
以上为【游华岳归道中望仙掌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华岳仙掌峰为审美对象,通过空间位移与时间延展的双重视角,构建出宏大的宇宙观照。首联“深岩踏遍”与“仙掌依然”形成动静对比,暗示自然永恒与人生须臾;颔联以“无限游人”与“岂惟狂客”点出观景方式的多元,暗含对世俗游览的超越;颈联“挂图天汉”“落影秦关”将空间维度拉伸至天地之间,赋予自然景观以神话色彩;尾联突然转入历史哲思,借“全生一士”的典故与“登览丘墟”的实景,完成从地理游历到生命感悟的升华。
以上为【游华岳归道中望仙掌】的评析。
赏析
晁补之此诗在北宋山水诗中独具哲思深度。开篇以寻归路为引,实则开启精神归途的象征,“依然”二字既写仙掌峰亘古如斯,又暗含对世事变迁的感慨。中间两联运用蒙太奇手法:游人驻马与狂客倒驴构成横向的社会切片,天汉朝霞与秦关夕照则形成纵向的时空坐标,通过“挂图”“落影”的视觉通感,将具象山峰提升为文化符号。尾联堪称神来之笔,当读者期待传统登览诗的即景抒情时,诗人却引入《庄子》全生理念与郭雍典故,将华山仙掌从自然奇观转化为历史见证者——“丘墟”既指秦汉宫阙遗址,又喻功业虚无,与首句“寻归路”形成闭环,揭示出超越形迹的生命智慧。这种将地理意象、历史记忆与哲学思考熔铸一炉的笔法,正是宋诗“理趣”的典型体现。
以上为【游华岳归道中望仙掌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前集卷五十一:“晁无咎《仙掌》诗,末联忽入议论,而不觉其突兀,盖胸次自有炉锤也。”
2. 方回《瀛奎律髓》卷一:“‘挂图天汉’一联,奇崛不减唐音,而‘千古全生’接得遒劲,此江西法脉之正变。”
3. 贺裳《载酒园诗话》:“无咎此作,‘倒骑驴’故实用得活脱,与‘重驻马’相映成趣,非死用典者可比。”
4. 《宋诗钞·鸡肋集钞》评:“后半从杜陵《玉华宫》化出,而‘朝霞’‘夕照’作对,更觉瑰丽苍凉。”
5. 吴汝纶《桐城先生评点唐诗鼓吹》:“北宋人学杜得骨,此诗颔联阔大,颈联精工,尾联冷峭,具见老杜遗响。”
以上为【游华岳归道中望仙掌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