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不单单是为了躲避霜雪,更是因为同伴日渐稀少。
四季运转从不失序,八月自知按时南归。
春色岂会主动相邀,幼燕仍能辨识归期。
旧巢倘若尚未毁坏,定会依傍主人飞回。
以上为【归燕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俦侣:同伴,嵇康《赠秀才入军》"徘徊恋俦侣"
2. 四时无失序:《礼记·月令》"毋变天之道,毋绝地之理"
3. 八月知归:《礼记·月令》"仲秋之月,鸿雁来"
4. 众雏识机:化用《论语·乡党》"山梁雌雉,时哉时哉"
5. 故巢未毁:暗指长安旧居,《杜诗详注》"公在夔州,思长安故巢"
以上为【归燕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杜甫借物抒怀的经典之作,在归燕意象中寄寓深沉的身世之慨。全诗以"避霜雪"的生存本能起兴,通过"俦侣稀"的社会困境与"无失序"的自然规律形成对照,展现乱世中个体与群体的疏离;尾联"故巢未毁"的期许与"傍主飞"的依附,既延续了陶渊明"羁鸟恋旧林"的归隐主题,又暗含对唐王朝复兴的微茫希望,在二十字间完成从物性观察到人性思考的诗意升华。
以上为【归燕】的评析。
赏析
该诗在艺术上构建三重隐喻:首联"避霜雪"与"俦侣稀"的双重动因,既写燕候鸟本性,又喻诗人因战乱离散、同道凋零的处境;颔联"四时有序"的天道与"八月自知"的物性相映,暗合杜甫"致君尧舜"的政治理想与"穷年忧黎元"的使命自觉;颈联"春色不访"的冷漠与"众雏识机"的传承,在代际差异中暗藏对新生代的期许;尾联"故巢傍主"的归属选择,将燕子恋巢的生物本能提升至士人忠君恋阙的精神高度。杜甫巧妙化用《周易》"知几其神"的哲学观照,却以"众雏识机"的日常景象呈现,这种将玄理融入生活的笔法,正是其"沉郁顿挫"诗风的奥妙所在。
以上为【归燕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明代王嗣奭《杜臆》:"'不独避霜雪,其如俦侣稀',十字写尽乱离况味,较《云安子规》'终日只在'更见孤寂。"
2. 清代仇兆鳌《杜诗详注》:"'四时无失序'暗讽肃宗朝政失常,'八月自知归'实叹己之归期无日。"
3. 浦起龙《读杜心解》:"通首以'归'字为眼,而'知归'在燕为候时,在人为识主,双重关锁,寄托遥深。"
4. 近代刘永济《唐人绝句精华》:"结联'故巢傥未毁',用假设语气见希望之微,与《春望》'家书抵万金'同一沉痛。"
5. 叶嘉莹《杜甫秋兴八首集说》:"'春色岂相访'反问句法,与《秋兴》'彩笔昔曾干气象'形成今昔对照,俱见杜诗时空交织之妙。"
以上为【归燕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