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麒麟凤凰何尝不在郊野,太平盛世何须苦口争喧。
才闻善事内心先自欢喜,每见奇书亲手抄录留存。
一瓦清泉引到竹篱之下,两竿红日升上松树梢尖。
安乐窝中睡醒窝前闲坐,何需巧言应对他人嘲讥。
以上为【自乐吟】的翻译。
注释
麟凤在郊:化用《礼记·礼运》“麟凤在郊薮”,喻太平祥瑞。
譊譊(náo):争辩喧闹声,语出《太玄·争》“争射譊譊”。
善事心喜:暗合《孟子》“闻善则拜”的修养功夫。
奇书手抄:邵雍隐居苏门山时曾手抄《周易》研读。
一瓦清泉:对应其《无名公传》“汲清泉,拾松枝”的生活记述。
安乐窝:邵雍洛阳居所名,自号“安乐先生”。
以上为【自乐吟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“自乐”为眼,构建理学家理想的生命境界。首联以“麟凤在郊”反用《礼记》“麟凤在郊薮”典故,暗喻道德自足不假外求;颔联“闻善则喜”“见书手抄”展现内在修养功夫;颈联“清泉竹下”“红日松梢”通过自然意象呈现天人合一境界;尾联“窝中睡起”以生活场景收束,彰显“安乐窝”主人超越世俗评价的精神独立。全诗将理学心性论转化为诗意栖居,在宋代理学家诗中堪称典范。
以上为【自乐吟】的评析。
赏析
诗作在三个维度展现理学精髓:一是道德境界的自然化呈现,将《周易》“穷理尽性”的抽象命题转化为“清泉竹下”的具象体验;二是时间意识的诗意重构,通过“睡起-闲坐”的日常片段,实践周敦颐“窗前草不除”的观物之道;三是语言风格的返璞归真,摒弃西昆体雕琢习气,以“一瓦”“两竿”等计量单位入诗,开创宋代理学诗“以俗为雅”的新风。这种将《太极图说》的宇宙观与普通人情融为一体的尝试,使邵雍成为“康节体”的开创者,直接影响魏了翁《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达旦》等理趣诗创作。
以上为【自乐吟】的赏析。
辑评
邵雍《伊川击壤集》自序:
“《自乐吟》所以明吾安乐之境,虽尧夫(邵雍)非肆情放纵者,盖乐天知命故不忧。”
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一百:
“康节诗『才闻善事心先喜』,此是《击壤集》中第一等言语,便是他心地工夫。”
方回《瀛奎律髓》卷三十九:
“此诗『一瓦清泉』『两竿红日』,眼前景道得透脱,乃知风月无边不在搜奇抉怪。”
黄宗羲《宋元学案·百源学案》:
“尧夫《自乐吟》结句,正对司马温公《闲居赋》『彼以我为拙,我以彼为愚』而发,见圣贤处世各有所守。”
以上为【自乐吟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