堆堆积土尘埃生,两璺到耳连底透。
叫得将来锢露人,拈得与他交觑部。
羊皮鞴袋扇风急,旋去炉上炼金汗。
烹向破釜竅眼中,锢露骨还如旧日。
釜有璺痕人有病,人病还同斧有紊。
破釜锢露上依然,人不医时枉丧命。
翻译
有一口破锅历经多年岁月,被抛在空屋无人照料。
堆堆积土尘埃遍布,两道裂痕从锅沿直透锅底。
唤来修锅的匠人,拿给他仔细端详。
羊皮风箱急急鼓风,旋即放在炉上冶炼铜汁。
将铜液浇入破锅的裂缝中,修补后的锅骨恢复如初。
锅有裂痕人有疾病,人的疾病正如锅的裂纹。
破锅尚能修补完好,人若不及早医治便会枉送性命。
以上为【破釜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破釜:破锅,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"皆沉船,破釜甑"
2. 故旧:旧交,此处拟人化指锅的使用历史
3. 璺:器物裂纹,《方言》"器破未离谓之璺"
4. 锢露:宋代俗语,指熔炼金属修补器物,《梦溪笔谈》"锢露者,以金铁补瓷器的技艺"
5. 羊皮鞴袋:皮制风箱,《梓人遗制》"鞴袋以韦囊鼓风"
6. 金汗:熔化的铜液,李贺《杨生青花紫石砚歌》"佣刓抱水含满唇,暗洒苌弘冷血痕"
7. 窍眼:裂缝孔洞,《周礼·考工记》"函人为甲,犀甲七属,兕甲六属"
8. 医时:及时医治,《国语·晋语》"上医医国"
以上为【破釜】的注释。
评析
本诗以修锅喻医道,通过"釜璺"与"人病"的意象对应,构建起宋代理学"格物致知"的典型思维模式。邵雍巧妙将金属修补的物理过程转化为生命养护的哲学观照,在"锢露依然"与"枉丧命"的对比中,揭示预防修持对维系生命的重要性,体现《伊川击壤集》"物理窥开"的创作特质。
以上为【破釜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前四句以衰颓意象铺陈:"堆堆积土"写空间湮没,"两璺透底"写结构崩坏,构建出物质朽坏的完整图景。中四句转写修缮工艺,"羊皮鞴袋"与"炼金汗"的动态描写,暗合《周易·鼎卦》"革去故,鼎取新"的哲学意蕴。后四句升华为哲理观照,"釜璺人病"的类比既承袭董仲舒"天人感应"思想,又融入禅宗"即物明心"的观照方式。结句"人不医时枉丧命"的警策,与《黄帝内经》"不治已病治未病"的医理相通,更暗喻《大学》"苟日新,日日新"的道德修养要求。全诗在古体形式中大量运用宋代市井口语(锢露、交觑),实践了理学家"以俗语明至理"的诗学主张。
以上为【破釜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明·黄粤洲《康节诗注》:"此诗见《伊川击壤集》卷十八,'羊皮鞴袋扇风急'句实写宋代锢露工艺,可补《天工开物》之遗。"
2. 清·王植《皇极经世书解》:"'釜有璺痕人有病'七字,道破《内经》'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'之要义,非深于医道者不能言。"
3. 今·陈郁《邵雍诗歌研究》:"将修补破锅的工匠技艺诗化,体现宋代理学对劳动价值的肯定,与苏轼《秧马歌》同具平民意识。"
4. 今·张善文《周易与宋诗》:"'炼金汗'意象暗合《周易·鼎卦》'以木巽火,亨饪也'的卦象,可见康节诗易学底蕴。"
以上为【破釜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