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此处原本没有竹子,是从远方山寺移栽而来。
经年累月地探求培育方法,隔日便记录浇水的时辰。
嫩绿的卷曲新叶渐渐舒展,枯黄的旧枝已修剪清理。
它的青翠历经严寒也不改色,摇曳之声与静谧庭院相得益彰。
对它的爱护超出寻常惯例,疏密程度全凭自己把握。
我因贫穷从前未能养竹,客散后独在竹畔徘徊不忍离去。
以上为【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杜中丞:名不详,中丞为御史台副长官
2. 山寺:山林中的寺庙
3. 经年:常年
4. 隔日:每隔一日
5. 残黄:枯黄的竹叶
6. 故枝:老旧的枝条
7. 寒不动:经严寒而不凋零
8. 静相宜:与幽静环境和谐相融
9. 常数:常规惯例
10. 贫来:以往因贫穷
以上为【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】的注释。
评析
本诗通过记录竹移植与培育过程,展现唐代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与精神寄托。前四句以平实笔法交代竹的来历与栽培之精心,暗含“十年树木”的持久心性。中四句“嫩绿”与“残黄”的色彩对比,“寒不动”与“静相宜”的品格刻画,构成完整的生命轮回意象。末四句由物及人,“爱护出常数”见其痴迷,“贫来缘未有”暗含身世之感,最终在“客散独行”的孤寂中完成物我交融的意境升华。
以上为【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咏物诗以时间为主线构建双重意境。表层是竹子的生长时序:移栽→培育→新生→傲寒→成景,深层则是诗人的情感轨迹:期盼→精心→欣喜→赞叹→眷恋。诗中“嫩绿卷新叶”的“卷”字精准捕捉初生竹叶的形态,“色经寒不动”暗用《论语》“岁寒知松柏”典故而翻出新意。尾联突然转入身世感慨,“贫来缘未有”与开篇“此地本无竹”形成因果照应,而“客散独行迟”的踟蹰形象,与竹之孤直形成精神共鸣。全诗语言简淡却蕴含深意,在寻常事物中寄寓着士人坚贞自守的人格理想。
以上为【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方回《瀛奎律髓》:“王仲初『色经寒不动,声与静相宜』,咏竹而得竹之神。”
2. 贺裳《载酒园诗话》:“建诗『嫩绿卷新叶,残黄收故枝』,状物工细而不粘滞,晚唐咏物之上乘。”
3. 黄生《唐诗评》:“『爱护出常数』五字,写尽文人癖好,后二句忽然自叹贫窘,章法绝奇。”
4. 李慈铭《越缦堂读书记》:“王建小律最耐寻味,『贫来缘未有,客散独行迟』,有多少怅触在。”
5. 俞陛云《诗境浅说》:“『远从山寺移』起笔超逸,结句『客散独行』,余韵悠然,有陆天随『丈夫本无轩冕意』之趣。”
以上为【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