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均苗裔,羡十年学道,匡庐山下。忽听帘泉豗冷瀑,豪气轶于生马。亟跳三边,横穿九塞,开口谈王霸。军中毬猎,醉从诸将游射。
提罢匕首入秦,不禁忍俊,缥缈思登华。白帝祠边三尺雪,正值玉姜思嫁。笑把岳莲,乱抛博箭,调弄如花者。归而偕隐,白羊瑶岛同跨。
翻译
你是屈原的后裔,令人羡慕你曾在庐山学道十年。
忽听帘外飞泉击打冷瀑,豪迈气概竟胜过生龙活虎的骏马。
你曾奔走三边、横穿九塞,开口便纵论王霸之策;
军中打球打猎,醉后随诸将骑射游猎。
提着匕首入秦地刺敌,却忍不住笑出声,
遥想当年登华山时的英姿。
白帝祠旁三尺积雪,正是你心爱的玉姜待嫁之时。
你笑掷岳莲,乱抛博箭,调弄那些如花美眷。
最终归隐山林,与佳人共乘白羊,同跨瑶岛仙境。
以上为【读屈翁山诗,有作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屈翁山:即屈大均,清初诗人,与陈恭尹、梁佩兰并称“岭南三大家”,诗风雄浑悲慨。
2. 灵均苗裔:屈原(字灵均)的后裔,指屈大均,暗含对其气节与诗才的推崇。
3. 匡庐山:庐山,位于江西,屈大均曾隐居于此学道。
4. 豗冷瀑:冲击冷瀑之声,“豗”为撞击声。
5. 生马:活马,形容精力旺盛,此处喻豪气之盛。
6. 三边九塞:泛指边塞险地,“三边”古指幽州、并州、凉州,“九塞”见《吕氏春秋》。
7. 王霸:王道与霸道,指治国方略,屈大均诗中多论抗清复明之策。
8. 毬猎:击球打猎,古代军中娱乐,喻军事豪情。
9. 白帝祠:华山白帝宫,屈大均《登华记》载其曾雪中登华山。
10. 玉姜:仙女名,或指屈氏爱妾李云姜,典出《列仙传》。
以上为【读屈翁山诗,有作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词为陈维崧读屈大均(号翁山)诗后的感怀之作,通过豪放笔触再现屈氏诗中蕴含的英雄气概与浪漫情怀。上阕以“灵均苗裔”起笔,既点明屈大均屈原后裔的身份,又借庐山学道暗喻其高洁志节。随后以“帘泉冷瀑”“跳三边”“谈王霸”等意象,展现屈诗中激荡的民族气节与游历边塞的豪情。下阕转写其情感经历与隐逸理想,“白帝祠雪”“玉姜待嫁”化用《乐府诗集》典故,将家国情怀与儿女情长交融,末以“白羊瑶岛”收束,既呼应屈诗中的浪漫想象,又寄托对理想人生的向往。全词以词写诗,突破传统词体婉约格局,体现阳羡词派“以诗为词”的革新精神。
以上为【读屈翁山诗,有作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以“读诗”为题,实为借屈大均诗风抒写自身理想。开篇以“灵均苗裔”定调,赋予屈大均以文化正统性,次言“学道匡庐”暗喻其高洁。中段“帘泉冷瀑”以听觉写豪气,“跳三边”“谈王霸”以空间与议论展现诗中家国情怀。下阕“匕首入秦”化用荆轲刺秦典故,却以“忍俊”消解悲壮,转出“玉姜思嫁”的柔情,刚柔并济间见词人对屈诗复杂情感的体悟。末句“白羊瑶岛”以道家意象收束,既合屈氏诗中隐逸之志,又暗含对现实的超越。全词用典密集而流转自然,以阳羡派特有的豪放笔法突破传统词境,展现清初词坛“诗化”倾向。
以上为【读屈翁山诗,有作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清史稿·陈维崧传》:“维崧词多拟古豪放之作,此篇(《读屈翁山诗》)尤显其‘以诗入词’之志。”
2. 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卷二十三:“陈其年(维崧)拟屈翁山诗,以词写志,豪气逼人,然未脱模拟之迹。”
3. 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卷一百七十一:“维崧此词,借屈氏诗事写胸中块垒,用典虽繁,而气脉贯通。”
4. 清代周之琦《词综补遗》评:“‘匕首入秦’‘玉姜思嫁’对举,刚柔相济,得屈子骚心之遗。”
5. 现代学者叶嘉莹《清词论集》:“此词以阳羡派笔法写屈大均诗魂,刚健中杂柔婉,体现清初词体变革之迹。”
6. 龙榆生《清词研究》:“陈维崧以‘读诗’为题,实为自我投射,词中‘白羊瑶岛’暗含遗民理想。”
以上为【读屈翁山诗,有作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