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宴席上烛光温暖辉映,随行剑骑带着车外的清寒。
江山胜景助你写下秀美诗章,清风明月增添雅集欢愉。
政事清简使西南安定,仁德深厚让蜀地太平。
你怎能像我这般一边漫步歌吟一边独酌,两者同是闲职却境遇迥异?
以上为【寄成都吴龙图同年】的翻译。
注释
吴龙图:指吴中复,字仲庶,曾任龙图阁直学士,与司马光同科进士,故称“同年”。
剑骑寒:指侍卫持剑骑马随行,带着风霜寒意。
坤维:西南方位,古以《周易》坤卦指代西南,此处特指蜀地。
井络:井宿星域对应地上分野,常指蜀中地区。
闲官:司马光时任闲职,与吴中复担任地方要职形成对比。
以上为【寄成都吴龙图同年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通过对比手法,展现赠答双方虽同享自然之景、共怀文雅之趣,却因职责轻重不同而形成生活状态的差异。前两联以“烛花暖”与“剑骑寒”暗喻朝堂与地方的境遇差别,又以江山风月作为诗意生活的共同背景。颈联称颂友人治蜀的政绩,尾联以“行歌独酌”的闲散自况,反衬友人身负重任的辛劳,含蓄表达对友人才干的推崇与自身处境的微妙感慨。
以上为【寄成都吴龙图同年】的评析。
赏析
全诗蕴含双重情感脉络。表层写友人治蜀的政绩与风雅:首联以烛火之暖与剑骑之寒构建立体场景,暗含对友人文武兼资的赞赏;颔联将自然意象化为诗文创作的源泉,彰显文人相契的志趣。深层则流露诗人的复杂心绪:颈联以“政简”“仁深”称美友人理政之能,尾联却以“岂得”转折,在自嘲闲散中暗藏对朝政参与的渴望。司马光借赠诗之举,既维系了士大夫间的精神共鸣,又微妙传递出对功业价值的思考。
以上为【寄成都吴龙图同年】的赏析。
辑评
宋·方回《瀛奎律髓》:“温公此诗典重有余,末句自谦处尤见气度。”
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刊误》:“五六句庄雅得体,结语寓感慨于闲淡之中。”
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“司马温公诗多质朴,此篇‘江山’二句殊清丽,尾联对照见意,深得唱和之旨。”
以上为【寄成都吴龙图同年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