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入解读经典诗词,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与情感。
以上为中庸 · 第三章 的翻译。
zhōng yōng dì sān zhāng。
中庸 · 第三章 。
zi sī。
子思。
zǐ yuē zhōng yōng qí zhì yǐ hū mín xiān néng jiǔ yǐ。
子曰:“中庸其至矣乎!民鲜能久矣。
。
”。
以上为中庸 · 第三章 的拼音版。
子思 · 周代 · 文
唯天下至诚,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,立天下之大本,知天地之化育。
王天下有三重焉,其寡过矣乎!上焉者,虽善无征,无征不信,不信,民弗从;下焉者,虽善不尊,不尊不信,不信,民弗从。故君子之道,本诸身,征诸庶民,考诸三王而不缪,建诸天地而不悖,质诸鬼神而无疑,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。质诸鬼神而无疑,知天也;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,知人也。
大哉圣人之道!洋洋乎,发育万物,峻极于天。优优大哉!礼仪三百,威仪三千。待其人而后行。
至诚之道,可以前知。国家将兴,必有祯祥;国家将亡,必有妖孽。见乎蓍龟,动乎四体。
子曰:“鬼神之为德,其盛矣乎!视之而弗见,听之而弗闻,体物而不可遗。使天下之人,齐明盛服,以承祭祀。洋洋乎,如在其上,如在其左右。
君子之道费而隐。夫妇之愚,可以与知焉,及其至也,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。夫妇之不肖,可以能行焉,及其至也,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。
子曰:「回之为人也,择乎中庸,得一善,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。
王守仁 · 明代 · 文
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,审其仪节,度其容止。毋忽而惰,毋沮而怍,毋径而野,从容而不失之迂缓,修谨而不失之拘局。久则礼貌习熟,德性坚定矣。
许浑 · 唐代 · 诗
酷似牢之玉不如,落星山下白云居。春耕旋搆金门客,夜学兼修玉府书。风扫碧云迎鸷鸟,水还沧海养嘉鱼。
邵雍 · 宋代 · 诗
舍我灵龟,观我朵颐。背义从利,人无远思。贲于丘园,束帛戋戋。
周紫芝 · 宋代 · 诗
诗翁无复思如泉,墨客能回漆作烟。何意峥嵘四君子,肯来相伴一灯前。
方回 · 元代 · 诗
行在名存一梦惺,西湖路近六长亭。陈桥驿与临平镇,兴废何人了汗青。
方岳 · 宋代 · 诗
老子可林壑,诸公自烟霄。缅怀归耕归,底用招隐招。
张栻 · 宋代 · 诗
平生求友人千里,永夜论心雪满窗。为问蒲团听修竹,何如一舸泛清江。
文同 · 宋代 · 诗
七十吟中老,清风满旧林。倚筇秋岸远,围衲夜房深。未得云空在,将成月已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