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司马相如偶然获得一官半职,便讥笑鄙视蜀地的乡亲父老。
却全然不记得当年身穿犊鼻短裤、与佣工杂役一起洗刷酒器的贫贱时光。
著书立说才多少时日,便已口干舌燥、心肺焦渴如蒙尘土。
琴台之上仿佛还留有他昔日的魂魄,正嘲笑我归隐田园太迟。
如今写信寄给旧日友人,字字句句都映照出我光明磊落的心怀。
所幸余生问心无愧,可以坦然地与严君平这样的高士论道。
以上为【和陶杂诗十一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相如:指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,蜀郡成都人,早年家贫,曾与卓文君私奔,当垆卖酒,后得官。
2. 偶一官:偶然得到一个官职,暗指司马相如因《子虚赋》被汉武帝赏识而入仕。
3. 嗤鄙蜀父老:讥笑故乡的父老乡亲,典出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乃与驰归成都,买田宅,为富人。”乡人称羡,而相如态度倨傲。
4. 犊鼻:即“犊鼻裈”,一种短裤,形似牛鼻,为古代仆役所穿。司马相如曾穿着此裤在市中洗涤酒器。
5. 涤器混佣保:指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回成都后生活困顿,亲自洗涤酒器,混迹于佣工之间。
6. 著书曾几何:著书立说才过了多久。几何,多少。
7. 渴肺灰土燥:形容著书辛苦,心肺焦渴,如同被灰土覆盖般干燥。比喻精神劳顿。
8. 琴台:相传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当垆卖酒处,在今四川成都。亦为后人凭吊遗迹。
9. 遗魄:遗留的魂魄,指司马相如的精神形象或历史记忆。
10. 君平:严君平,西汉蜀地隐士,姓严名遵,字君平,以占卜为业,淡泊名利,终身不仕,为后世高士象征。
以上为【和陶杂诗十一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本诗为苏轼《和陶杂诗十一首》之一,系仿效陶渊明风格而作,借古讽今,抒发个人志节与人生感悟。诗中以司马相如早年贫贱、后得官位却忘本之事为引子,反衬自己虽仕途起伏,却始终不忘初心、坚守清操。通过对“涤器混佣保”与“著书渴肺”的对比,揭示功名易使人迷失本真。末二句“余生幸无愧,可与君平道”,表达诗人历经宦海沉浮后精神上的自足与超脱,体现出儒家“无愧于心”与道家“返璞归真”的融合境界。全诗语言质朴,意蕴深远,深得陶诗冲淡自然之神髓。
以上为【和陶杂诗十一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“和陶”为名,实则借陶渊明式的简淡笔调,抒写自身宦海沉浮后的省思。开篇直斥司马相如得志便忘本,语含讽刺,实则暗喻仕途之人易失初心。诗人以“不记犊鼻时”点出人性弱点——富贵易骄,贫贱易忘,而自己虽历贬谪,却始终未堕其志。中间“著书曾几何,渴肺灰土燥”一句,既写文士辛劳,亦暗讽追逐功名者徒耗心力。琴台之叹,是时空交错的抒情:古人若知我今日犹未归隐,或将笑我执迷。然苏轼并不悔恨,而是以“作书遗故人,皎皎我怀抱”表明心迹——光明坦荡,不欺暗室。结尾“余生幸无愧,可与君平道”尤为有力,严君平代表的是超越仕隐对立的理想人格。苏轼言可与之对话,说明其精神已臻自由之境。全诗结构严谨,由古及今,由外及内,由讽人至自省,层层推进,体现了东坡晚年思想的成熟与澄明。
以上为【和陶杂诗十一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纪评苏诗》卷三十六:“此拟陶之作,语淡而味深,非徒袭其貌也。‘琴台有遗魄’二句,设想奇绝,盖以古人之灵责己之迟悟,妙在不直言自悔。”
2. 冯应榴《苏文忠公诗合注》引查慎行语:“通首以相如之躁进,反形己之恬退。‘渴肺灰土燥’写文士苦心入骨,‘皎皎我怀抱’则见其胸次洒落。”
3. 王文诰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评曰:“此诗寄托遥深,借相如以自警,非止嘲古人也。‘君平’二字收束全篇,见出处大节,终有归宿。”
4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评:“和陶诸作,此为最得渊明风致者。不事雕琢,而感慨自深。‘余生幸无愧’一句,足以立懦廉顽。”
以上为【和陶杂诗十一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