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此生分别时挥袖已不知多少回,梦中常到黄州却还疑心是虚幻。
天下何处青山不能终老此身,当年明月总是巧妙地随我同行。
无论困顿或显达,心中所念皆是思乡之情;如今体衰多病,更难承受送别友人的悲伤。
你安心前去吧,用江中的鱼烹煮江水为羹,归途经剑南时莫忘还有姜诗相伴。
以上为【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。
2. 李修孺:北宋官员,苏轼友人,生平事迹不详。
3. 别袖几回麾:挥手告别多次。“麾”通“挥”,挥手之意。
4. 梦里黄州空自疑:苏轼曾贬谪黄州,此处言梦中重返黄州,反觉不真实,流露对往事的追忆与恍惚之感。
5. 青山不堪老:意谓天下青山皆可隐居终老,何必拘泥一处。
6. 明月巧相随:明月象征高洁与陪伴,暗喻诗人虽漂泊天涯,仍有自然美景慰藉心灵。
7. 穷通:困厄与显达。
8. 思家意:思念家乡的情感,无论境遇如何皆难以排遣。
9. 衰病难堪送客悲:年老多病,更觉离别之痛难以承受。
10. 剑南归路有姜诗:剑南指四川一带,姜诗可能指当地文人或典故,亦或泛指归途中可寻诗酒之乐。
以上为【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次韵答李修孺的留别之作,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离别的感慨、宦海浮沉的无奈以及对故乡与友情的深切眷恋。全诗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,既有对自身命运的沉思,也饱含对友人远行的劝慰与祝福。语言平实而意蕴丰富,体现了苏轼晚年诗歌“平淡中见深致”的艺术风格。诗中融合梦境与现实、自然与人情,展现出其豁达胸襟与细腻情感的统一。
以上为【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以“别”为线索,贯穿人生际遇与情感波动。首联从频繁离别写起,以“梦里黄州”点出回忆与现实交错的心理状态,表现出诗人历经贬谪后的沧桑感。颔联转写山水明月,看似洒脱,实则蕴含漂泊无定的孤独——青山虽多,却难择一隅而安;明月虽随,终究是孤影相伴。颈联直抒胸臆,道出无论穷达皆思乡、衰病尤畏离别的深沉悲哀,情感层层递进。尾联宕开一笔,以“江鱼煮江水”的生活图景劝慰友人安于旅途,又以“剑南归路有姜诗”暗示文墨相伴、精神不孤,收束得既亲切又富有诗意。全诗结构严谨,情理交融,展现了苏轼在人生晚境中特有的旷达与深情。
以上为【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》:“东坡晚年诗多冲淡自然,此作语浅情深,别有风致。”
2. 《历代诗话》引《纪评苏诗》:“‘梦里黄州’一句,写出迁客过岭后恍惚心情,非亲历者不能道。”
3. 《瓯北诗话》卷五:“苏集中赠别之作,此篇最为平易而耐读,不事雕琢而意味悠长。”
4. 《唐宋诗醇》:“通体清苍,寓悲于旷,足见坡公胸次。”
5. 清代查慎行《初白庵诗评》:“‘好去江鱼煮江水’,口头语入诗,妙得自然,非俗手所能拟。”
以上为【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