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宫中老吏早已认识你们二位青年才俊,曾并马驰骋于京城大道,风采超群,不染尘埃。
汗血宝马生来就有良种之质,珍贵的夜光璧怎会长久埋没而无由显现?
谁能想到,那曾经庄严深邃的尚书省之地,如今竟也容留了我这病弱疲惫的东坡身影?
请不要让被贬谪的仙人独自在明月下狂歌对影,相伴者仅有三人——愿你们也能共此清景。
以上为【再次韵答完夫穆父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再次韵:指依照前一首诗的韵脚顺序再次作诗唱和。
2. 完夫:张耒,字文潜,号柯山,北宋文学家,“苏门四学士”之一,字完夫为其别字或误记(按史实应为文潜,此处或为古人别称)。
3. 穆父:孙觉,字莘老,号穆父,北宋学者、官员,与苏轼交好。
4. 掖垣:唐代称门下省和中书省为掖垣,宋代沿用以指代中央重要官署,此处泛指朝廷机要之地。
5. 老吏:年资深的低级官吏,常在宫廷服务,熟悉人物。
6. 并辔天街:两人骑马并行于京城主干道。天街,京城的大道。
7. 汗血:传说中大宛所产“汗血宝马”,喻杰出人才。
8. 夜光:指夜光璧,古代名玉,能在暗处发光,比喻贤才不会长久被埋没。
9. 西省:唐代称中书省为西台,宋代亦有类似称呼,此处代指中枢官署。
10. 谪仙:原指李白,此处苏轼自比被贬的仙人,亦含自许才情之意。
以上为【再次韵答完夫穆父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用前诗之韵再次唱和张耒(字完夫)与穆父(即孙觉,字莘老)的作品,体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与精神共鸣。诗中既有对友人才华的称赏,也有对自己仕途坎坷、身世飘零的感慨。通过“汗血”“夜光”等意象,赞美友人天资卓绝,终将脱颖而出;而“东坡病瘦身”则自嘲体衰多病、身处贬谪之境。尾联化用李白诗意,表达孤独中的旷达与对友情的珍视。全诗情感真挚,格调高远,在酬唱之中寄寓人生感怀,展现了苏轼典型的豪放与悲悯交织的风格。
以上为【再次韵答完夫穆父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结构严谨,层次分明。首联回忆昔日与友人同在京都的风华岁月,以“识郎君”“并辔天街”勾勒出青年才俊意气风发之态。“两绝尘”既写骏马飞驰之速,亦暗喻二人出类拔萃。颔联以“汗血”“夜光”为喻,盛赞友人天赋异禀,必有显达之日,语含激励与信心。颈联陡转,由他人之荣显反衬自身之困顿,“岂知”二字充满命运无常之叹,“东坡病瘦身”形象地写出诗人贬谪后身心俱疲的状态,极具感染力。尾联宕开一笔,引入“谪仙”“明月”“狂歌对影”的意境,借用李白《月下独酌》诗意,抒写孤寂中的旷达情怀。“只三人”既呼应李白“对影成三人”,又暗含希望友人精神相随之意,情深意长。全诗融叙事、抒情、议论于一体,语言凝练,意象丰美,充分展现苏轼诗歌“清雄旷逸”的艺术特色。
以上为【再次韵答完夫穆父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诗酬答中见胸襟,虽言身世之感,而不失豪宕之气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十六:“起结俱有神致,中四语皆比兴语,寓意深远。‘岂知’一转,感慨无限。”
3. 清·冯应榴《苏文忠公诗合注》:“‘汗血’‘夜光’双喻,极称其才;‘病瘦身’自状憔悴,对照鲜明。”
4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“东坡和作,每能翻出新意,此诗于应酬中见性情,尤为可贵。”
5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苏轼善于以典故与比喻传达复杂情绪,此诗‘免使谪仙’云云,语似轻松,实含酸楚。”
以上为【再次韵答完夫穆父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