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老翁山下玉渊回旋,我亲手种下的青松已有三万株。家乡的父老收到我的书信,知道我还健在,便在临水的小轩中为我打开门户,期待重逢。再看那一棵棵青松如龙蛇般盘曲生动,又听那萧萧风雨声中似有哀思传来。这些树木就如周代召伯所植的甘棠一样不应被砍伐,待我这苍髯白发、身披铠甲之人归来之时,它们依然挺立守候。
以上为【送贾讷倅眉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贾讷:字敏才,眉州人,苏轼同乡友人,时任眉州通判(倅)。
2. 値:同“倅”,副职,此处指通判。
3. 眉:即眉州,今四川眉山,苏轼故乡。
4. 老翁山:位于眉州彭山县,相传为唐代仙人孙思邈隐居处,亦近苏轼家族墓地。
5. 玉渊回:形容山下溪水清澈回旋如玉。
6. 手植青松三万栽:夸张手法,极言所植松树之多,暗喻长期经营与深情寄托。
7. 小轩临水为君开:指乡人为迎接贾讷而准备居所,体现乡情温暖。
8. 一一龙蛇活:形容松树枝干盘曲如龙蛇飞舞,充满生命力。
9. 甘棠同不剪:用《诗经·召南·甘棠》典,召伯曾在甘棠树下理政,百姓爱其树而不忍剪伐,喻贤政与德泽长存。
10. 苍髯白甲:形容年迈而仍具英武之气,“白甲”或指老兵装束,象征未忘报国之志。
以上为【送贾讷倅眉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送别友人贾讷出任眉州副职(倅)时所作,借景抒情,托物言志。诗中以“手植青松”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与对故土的深情,通过“小轩临水为君开”表达对友人到来的热切期盼与深厚情谊。后两联转入深沉感慨,既写松树之形神,又寄寓人生沧桑与仕途风雨之叹。末句以“苍髯白甲待归来”自况,展现诗人虽历贬谪仍不忘家国、期待归来的坚韧情怀。全诗情感真挚,意象雄浑,融合个人命运与自然景物,体现出苏轼一贯的豪放与深情并存的诗风。
以上为【送贾讷倅眉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结构严谨,情感层层递进。首联以“老翁山”与“玉渊”勾勒出清幽壮美的故园图景,“手植青松三万栽”一句气势恢宏,既是实写亦含象征——青松代表坚贞品格与持久思念。颔联转写人事,“父老得书知我在”一句饱含漂泊游子的辛酸与欣慰,而“小轩临水为君开”则巧妙将对友人的欢迎与对故乡的眷恋融为一体。颈联写景入神,“龙蛇活”状松之动态美,“风雨哀”添悲凉氛围,使自然景物承载厚重情感。尾联化用“甘棠遗爱”典故,将个人情操升华为政治理想,结句“苍髯白甲待归来”尤为沉郁雄健,展现诗人虽遭贬谪却志节不改、期待重返故土与政坛的复杂心绪。全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是苏轼晚年七律中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送贾讷倅眉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诗寄慨遥深,借送别以抒己怀,松柏之操,风雨之叹,皆寓其中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二十七:“起语奇崛,‘三万栽’虽夸而有致;次联亲切动人;五六写景如画;结用甘棠典,寓意深远,不失忠厚之旨。”
3. 清·冯应榴《苏文忠公诗合注》:“公时在惠州,闻贾倅之任故乡,因念先垄所在,故有‘手植青松’之语,盖伤己不得归也。‘苍髯白甲’自谓,悲壮淋漓。”
4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东坡七律,至此乃极沉郁顿挫之致。前四句尚平正,后四句风云怒起,尤以‘便与甘棠’一联,寄托遥深,足继少陵。”
以上为【送贾讷倅眉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