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城南那位耿直爽朗的李邦直喜好交游,无拘无束地箕踞而坐,纵情高歌,毫不受世俗礼法拘束。
你秉持正道,尊奉君主、庇护百姓,政绩卓著;而我则安于天命,心境坦然,无忧无虑。
酒醉之中,呼唤美妙歌舞,留人共度长夜;闲暇时写几首清雅的诗,送别这萧瑟的秋天。
你这位潇洒不凡的太守真是不同流俗,可否允许我在酒席之上,随意捋一捋你的胡须以示亲近?
以上为【次答邦直、子由五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答:依原诗韵脚作诗回应,即和诗。
2. 邦直:李之仪,字端叔,号姑溪居士,北宋文学家,苏轼友人,曾任枢密院编修官,“邦直”或为其别称或尊称。
3. 子由:苏轼之弟苏辙,字子由,同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
4. 城南短李:指李邦直,因居城南,或身材不高,故称“短李”,带有亲切戏谑之意。
5. 箕踞:两腿张开如簸箕状而坐,古代被视为不拘礼节的姿态。
6. 尊主庇民:尊奉君主,保护百姓,形容官员有德政。
7. 乐天知命:语出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乐天知命,故不忧。”指顺应天意,安于处境。
8. 断送秋:以诗词送别秋天,含有惜时、感秋之意。
9. 潇洒使君:指李邦直时任地方官(使君为对州郡长官的尊称),风度潇洒。
10. 揽须:拉扯胡须,此处为亲近、戏谑的动作,体现友情深厚而不拘形迹。
以上为【次答邦直、子由五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友人李邦直(名之仪)和子由(苏辙)的组诗之一,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情谊,以及自己超然物外、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。全诗语言洒脱自然,情感真挚,既有对友人政治理想的赞许,也有自我心境的抒发。通过“醉呼妙舞”“清诗断送秋”等句,展现出文人雅集的闲适生活与审美情趣。末句“揽须”之举更是将友情推向亲昵诙谐的高潮,体现了苏轼豪放不羁又富有人情味的性格特征。
以上为【次答邦直、子由五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结构清晰,前四句写志趣与人格,后四句写生活与交情。首联以“城南短李”起笔,亲切自然,“箕踞狂歌”刻画出李邦直豪放不羁的形象,也暗含诗人对其性情的欣赏。颔联转而议论,一赞友人“尊主庇民”的儒家担当,一述自己“乐天知命”的道家情怀,二者并置,既见差异又显互补,体现出苏轼兼容儒道的思想境界。颈联转入具体生活场景,“醉呼妙舞”极写宴饮之乐,“清诗断送秋”则转为静谧诗意,一动一静,相映成趣。尾联尤为精彩,“潇洒使君殊不俗”既赞美对方风雅脱俗,又为下句“揽须”之举铺垫——如此高洁之人竟容我亲近戏谑,足见情谊之深。全诗语言质朴中见机趣,情感真挚而不失风雅,典型地体现了苏轼“嬉笑怒骂皆成文章”的艺术风格。
以上为【次答邦直、子由五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评:“语意疏快,在苏集中属清丽一路,而情致盎然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十六引冯舒语:“‘尊主庇民’‘乐天知命’二语,括尽出处大义,非东坡不能道。”
3. 清·查慎行《初白庵诗评》:“‘揽须’二字,写出交情真率,非俗笔所能想象。”
4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评此组诗云:“东坡与李端叔酬唱最多,此诗尤见性情,不假雕饰而自饶风致。”
以上为【次答邦直、子由五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