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我这无用之身姑且向东而来,幸有江山美景聊以慰藉我这庸才。
前任太守不曾嫌弃我久已衰朽病废,还允许我一再开怀畅饮清酒。
满城百姓感念我的仁政遗爱,不知今后由谁来继承?眼望那远去的扁舟,再也挽留不住离去的身影。
待你归隐青云高位之时,是否还记得当年我们在这古徐州城边结下的无比深厚的友情?
以上为【徐州送交代仲达少卿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徐州送交代仲达少卿:交代,指官职交接;仲达,姓陈,名仲达,时任徐州知州接任者;少卿,官名,此处或为尊称。
2. 此身无用且东来:苏轼自谦之语,谓自己虽无大用,但仍被调任东来徐州。
3. 赖有江山慰不才:依靠自然山水来安慰自己才能不足。不才,自谦之词。
4. 旧尹:前任知州,即苏轼自称。宋代州官称“知州”,亦可称“尹”。
5. 衰废久:年老体衰、久处闲职之意,苏轼此时已历贬谪,身心俱疲。
6. 清樽:洁净的酒杯,代指美酒。
7. 再三开:多次开宴饮酒,形容宾主相得,情谊融洽。
8. 满城遗爱:指苏轼在徐州施政仁厚,百姓怀念其德政。
9. 极目扁舟挽不回:极目远望,送行之舟已远去,无法挽留,喻离别之情。
10. 青云还记否:青云,比喻高官显位;此句问仲达日后身居高位,是否还记得今日交情。古城隈,指徐州城边,古为彭城,汉代重镇。
以上为【徐州送交代仲达少卿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是苏轼在徐州任满交接时所作,赠别继任者仲达少卿。全诗情感真挚,既有对仕途沉浮的自嘲与无奈,又流露出对地方治理的眷恋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。诗中“此身无用”是苏轼惯用的谦辞,实则暗含政治失意之叹;“赖有江山慰不才”则体现其寄情山水、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。后半转写离情,以“满城遗爱”自述政绩,语含欣慰却亦带怅惘;末联设问收束,既表达对友人前程的祝福,又寄托了对往昔交游的深切怀念。整体语言质朴而意蕴深厚,体现了苏轼晚年诗风的成熟与沉郁。
以上为【徐州送交代仲达少卿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结构严谨,情感层层递进。首联以自嘲起笔,“此身无用”看似轻描淡写,实则蕴含苏轼多年宦海浮沉的辛酸。然随即以“江山慰不才”一笔宕开,展现其豁达胸襟——纵不得志,犹可寄情山水。颔联写与继任者交往之融洽,“未嫌衰废”“再三开樽”,既见对方礼遇,亦显诗人坦荡。颈联由个人转向民生,“满城遗爱”四字凝练厚重,道出其勤政爱民之实;“扁舟不回”则画面感极强,渲染出依依惜别之境。尾联设问作结,情深意长,将私人友情与仕宦感慨融为一体。全诗语言平实而不失雅致,情感真挚而不露矫饰,典型体现了苏轼“平淡中见深远”的艺术风格。
以上为【徐州送交代仲达少卿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语虽简淡,而情意周至,可见坡公临去惓惓之意。”
2. 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二十七:“前四句自叙谦退,后四句寄望于人,语重心长,非泛然赠别之作。”
3. 冯应榴《苏文忠公诗合注》:“‘满城遗爱’句,足征公治徐之绩;‘扁舟不回’,写离情宛然。”
4. 王文诰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:“此诗作于元丰二年春,公将移守湖州,故有‘归去’之语。仲达能礼贤下士,故公深许之。”
5. 清代汪师韩《苏诗选评笺释》:“通体浑成,无一浮语。结语婉而弥笃,令人低回不置。”
以上为【徐州送交代仲达少卿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