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两鬓如霜,正好可插上那不畏寒霜的木芙蓉(拒霜花)。拨动琴弦,高柱危音,奏出《伊州》《凉州》这般悲凉的曲调。人生短暂的流转际遇,姑且当作一时的风光景致。不要让北海之宴的美酒空置,莫因听闻《长笛》曲而效仿向秀作《思旧赋》怀念故人。且看那佳人以金钗玉腕倾倒着鹅黄般的美酒,尽情欢饮。
以上为【浣溪沙 · 霜鬓真堪插拒霜】的翻译。
注释
浣溪沙:词牌名。原为唐代教坊曲,《金奁集》入「黄钟宫」,《张子野词》入「中吕宫」。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「浣溪沙」调名,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;又有「浣纱女」调名,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。从字义上来看,「浣」,洗涤、漂洗也;「沙」,古通「纱」,故所「浣」者,「纱」也。敦煌出土之唐写本《云谣集·杂曲子》及五代后蜀赵崇祚《花间集》所录毛平圭、阎处士、毛熙震、李德润词,调名均题为「浣纱溪」。据南朝宋孔灵符《会稽记》载:「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,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、郑旦,先教习于土城山。山边有石,云是西施浣纱石」。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,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「浣纱」二字,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。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。总之,调名「浣纱溪」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。又,近人梁启勋《词学·调名》云:「《浣纱溪》,杜少陵诗『移船先生庙,洗药浣纱溪』。」按:今查《杜工部集》,唐杜少陵《绝句三首》诗有「移船先主庙,洗药浣沙溪」之句。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,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,其中的「生」「纱」二字尚有异文,故梁说仅备参考。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,通常以其词《浣溪沙·宿醉离愁慢髻鬟》为正体,另有四种变体。正体双调,四十二字,上阕三句,三平韵;下阕三句,两平韵;过阕二句多用对偶。另有仄韵体,始于南唐后主。此调音节明快,句式整齐,易于上口,为婉约、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。别有《摊破浣溪沙》,又名《山花子》,上下阕各增三字,韵全同。张子澄词有「露浓香泛小庭花」句,名《小庭花》;韩涧泉词有「芍药酴縻满院春」句,名《满院春》;有「东风拂栏露犹寒」句,名《东风寒》;有「一曲西风醉木犀」句,名《醉木犀》;有「霜后黄花菊自开」句,名《霜菊黄》;有「广寒曾折最高枝」句,名《广寒枝》;有「春风初试薄罗衫」句,名《试香罗》;有「清和风里绿荫初」句,名《清和风》;有「一番春事怨啼鹃」句,名《怨啼鹃》。
题注:傅注本、元延祐本无题。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调名下注:「和前韵。」
拒霜:傅子立注:「『拒霜』,木芙蓉也。」
哀弦:元延祐本作「衰弦」。
《伊凉》:傅子立注:「唐开元二十四年,升胡部乐于堂上。而天宝乐曲,皆以边地名,《凉州》、《伊州》、《甘州》、《熙州》之类是也。然《凉州曲》本开元中西凉州所献。时宁王审音,闻之,且知其后有播迁之祸。」刘尚荣按:「参见王颐堂《碧鸡漫志·卷三》。」
流转:傅子立注:「杜子美诗:『传语风光共流转,暂时相赏莫相违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句见《曲江二首(其二)》,见《九家集注杜诗·卷十九》。」
未遣:元延祐本作「来遣」。
清樽空北海:傅子立注:「汉孔融为北海相,常叹曰:『坐上客常满,樽中酒不空,吾无忧矣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语见《三国志·卷十二·〈魏书·孔融传〉》裴世期引张璠《汉纪》。又见《艺文类聚·卷七十三·〈杂器物部·樽〉》引《孔融别传》。」
《长笛》赋山阳:傅子立注:「晋向秀少与嵇康、吕安友善,而嵇康后以事被诛,秀乃经旧庐,邻人有善吹笛者,发声寥亮。秀追想曩昔游宴之好,作《思旧赋》,其词曰:『济黄河以汎舟兮,经山阳之旧居。』『长笛』者,若马融《长笛赋》云:『剡其上孔通洞之,裁以当簻便易持。』簻,竹瓜反,鞭也。」刘尚荣按:「事详见《文选·卷十六·向子期〈思旧赋并序〉》、《文选·卷十八·马季长〈长笛赋并序〉》。」
鹅黄:傅子立注:「『鹅黄』,酒色也。杜子美诗:『鹅儿黄似酒,对酒爱新鹅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句出《舟前小鹅儿》,见《九家集注杜诗·卷二十三》。」
1. 浣溪沙:唐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牌。双调四十二字,上片三句三平韵,下片三句两平韵。
2. 霜鬓:花白的头发,形容年老。
3. 拒霜:即木芙蓉,因其在深秋霜降时节开花而不凋,故称“拒霜”。
4. 哀弦危柱:形容琴声凄清高亢。危柱,指琴上调弦的柱子高耸,喻音调高急。
5. 《伊凉》:唐代著名的边塞乐曲《伊州》与《凉州》的合称,曲调悲凉。
6. 暂时流转:指人生漂泊不定、宦海浮沉的短暂经历。
7. 风光:此处指眼前的景致或暂时的欢愉。
8. 清樽空北海:化用孔融(曾任北海相)好客纵酒典故,意为不要辜负美酒良辰。
9. 《长笛》赋山阳:指晋代向秀途经亡友嵇康、吕安故居,闻笛而作《思旧赋》,表达哀思。此处劝人莫过度伤怀。
10. 金钗玉腕泻鹅黄:描写女子以金钗装饰、玉腕持杯,倾倒鹅黄色的美酒。鹅黄,一说为酒名,色如鹅黄,亦可泛指美酒。
以上为【浣溪沙 · 霜鬓真堪插拒霜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词借物抒怀,以“霜鬓”与“拒霜”形成巧妙对照,既写外在容颜之老,又寓精神之坚韧。词中融合音乐、饮酒、美人等意象,表现出苏轼面对人生迟暮与贬谪境遇时的旷达胸怀。他劝诫自己与他人莫沉溺哀思,应把握当下,享受清樽美酒与眼前风光。全词情感由悲转旷,体现了苏轼“超然物外”的人生态度,是其典型风格的体现。
以上为【浣溪沙 · 霜鬓真堪插拒霜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以“霜鬓”起笔,自叹年华老去,却以“拒霜”作对,妙语双关:既是实写可插花于鬓,又暗喻虽老犹能抗御风霜,精神不屈。第二句“哀弦危柱作《伊凉》”,转入音乐意象,以边地悲曲渲染苍凉氛围,暗示贬谪生涯的孤寂与忧愤。然而第三句陡然转折,“暂时流转为风光”,将逆境视为过眼云烟,体现出苏轼特有的超脱与豁达。下片连用两个否定句式:“未遣清樽空北海”“莫因《长笛》赋山阳”,劝人及时行乐,勿陷哀思,进一步强化了乐观的人生态度。结尾“金钗玉腕泻鹅黄”,以艳丽画面收束,美人执酒,色彩鲜明,动静相生,使全词在苍凉中透出温暖,在感伤后归于洒脱。整首词语言凝练,意境丰富,情调由悲入旷,充分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“以乐遣忧”的智慧与胸襟。
以上为【浣溪沙 · 霜鬓真堪插拒霜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历代诗余》引《艺苑雌黄》:“东坡词多寄托遥深,此《浣溪沙》以‘拒霜’对‘霜鬓’,语工意新,非俗手所能。”
2. 清·王士禛《花草蒙拾》:“‘霜鬓真堪插拒霜’,五字奇绝。花人相映,老而弥健,东坡胸次可见。”
3. 清·先著、程洪《词洁辑评》卷四:“起句突兀,对法精巧。‘哀弦’二句,写出迁谪之感;‘未遣’‘莫因’二语,翻尽旧案,是谓善化解。”
4. 近人龙榆生《东坡乐府笺》:“此词当是元丰年间黄州所作。借物抒怀,寓悲于旷,乃东坡谪居时常有之情绪结构。”
5. 《宋词鉴赏辞典》(上海辞书出版社):“全词通过拒霜花与霜鬓的对照,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、笑对人生坎坷的乐观精神。”
以上为【浣溪沙 · 霜鬓真堪插拒霜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