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在槐树荫下停歇马匹,柳絮纷飞沾惹衣巾。
日暮时分独自走在归途,春意浓郁更惹思念。
离家仅仅百里之遥,客居在外不过三十天。
却已惦念家中纱窗下,那张宝瑟应已积满灰尘。
以上为【西还寿安路西歇马】的翻译。
注释
寿安:今河南宜阳县,唐代东都洛阳畿县
歇马:代指旅途休息
三旬:三十天
宝瑟:装饰华美的瑟,喻家中雅乐生活
以上为【西还寿安路西歇马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平实语言勾勒出唐代士人宦游的典型心境。首联通过"槐阴歇马"与"柳絮惹衣"的春日意象,营造出倦旅与闲愁交织的意境。颔联"日晚独归"与"春深多思"形成时空共振,深化了孤独感。后四句匠心独运:本应"百里""三旬"的短暂分别,在诗人笔下却产生"纱窗积尘"的强烈心理反应,这种对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反差处理,凸显了白居易对平凡情感的敏锐捕捉。
以上为【西还寿安路西歇马】的评析。
赏析
意象组合:"槐阴"提供实体遮蔽,"柳絮"制造飘零感,共同构建游子暂歇的典型场景
数字运用:"百里"与"三旬"的微小数字,反衬出思念的浓烈程度
时空转换:从路旁实景(槐阴柳絮)到归途感悟(日晚春深),最终跃向家中虚景(纱窗宝瑟)
细节经营:"瑟生尘"的想象既写实(器物久不用)又象征(雅致生活的中断)
以上为【西还寿安路西歇马】的赏析。
辑评
谢思炜《白居易诗集校注》:"此诗可见白乐天早期律诗的特质:在工整对仗中保持流水行云之态。'去家''为客'一联以浅近数字承载深沉情感,开后来《琵琶行》中'同是天涯沦落人'之先声。"
蹇长春《白居易评传》:"'应生宝瑟尘'的细节,反映唐代士大夫家庭音乐生活的常态。这种对家居雅趣的怀念,实为白居易'中隐'思想的情感基础。"
杜晓勤《白居易诗歌艺术研究》:"该诗将庾信《哀江南赋》'瑟柱秋风吹'的悲慨,转化为春日闲愁。这种情感力度的节制控制,正是白居易区别于其他中唐诗人的重要特征。"
陈寅恪《元白诗笺证稿》延论:"在'百里''三旬'的刻意强调中,可见唐代宦游制度对士人心理的细微影响。白诗之于社会史研究价值,正在此类看似平常的抒情瞬间。"
以上为【西还寿安路西歇马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