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仰头看见鸾鸟与鸿鹄直冲云霄,可我对富贵功名到老也不再挂怀。
病弱的马已失去驰骋千里的志向,文人骚客常为秋日的萧瑟而长久悲叹。
自古以来,重阳节总是如此令人感怀,如今我离去之后,西湖美景又将托付给谁?
上天让你遭遇困顿愁苦,其实是别有深意,吴地的山水正等待你写出清雅脱俗的诗篇。
以上为【和晁同年九日见寄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晁同年:指晁端彦,与苏轼同为嘉祐二年(1057年)进士,故称“同年”。
2. 鸾鹄:鸾鸟与天鹅,比喻高洁之士或仕途腾达之人。
3. 刺天飞:直冲云霄,形容仕途得意、地位显赫。
4. 老不思:到老也不再追求,表达淡泊名利之心。
5. 病马:诗人自比,喻年老体衰、志气消沉。
6. 千里志:指远大抱负,典出《战国策》“骥服盐车而上太行,嘶于辕下,伯乐见之而泣”。
7. 骚人:诗人,特指忧国忧民、感时伤怀的文人。
8. 一秋悲:化用宋玉《九辩》“悲哉秋之为气也”,指文人逢秋而悲的传统。
9. 重九:农历九月初九,即重阳节,古人常于此日登高、饮酒、赋诗。
10. 吴中山水:指苏州一带的风景,晁端彦当时可能在苏州任职或居留。
以上为【和晁同年九日见寄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同年(同科进士)晁端彦(字美叔)的酬答之作,作于苏轼晚年贬谪期间。诗中既有对友人处境的同情,也抒发了自己历经宦海沉浮后的超然心境。全诗情感真挚,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,既表达了对功名富贵的淡泊,又体现出对文学创作与自然山水的珍视。通过“病马”“骚人”等意象,传达出年老体衰、壮志难酬的感慨,但结尾转以激励之语,劝勉友人于困厄中奋起,以诗文传世,展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。
以上为【和晁同年九日见寄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结构严谨,情感层层递进。首联以“鸾鹄刺天飞”起兴,反衬自己对功名的漠然,凸显超脱尘俗的境界。颔联转写自身境况,“病马”与“骚人”并举,既写体力之衰,亦写精神之困,语含自嘲而情见乎辞。颈联由个人转向历史与空间,“古来重九皆如此”一句,将个体感受升华为普遍人生体验;“别后西湖付与谁”则流露出对昔日共游之地的眷恋与对友人的期许。尾联笔锋一转,化悲为励,认为困穷乃天意所遣,实为激发清诗之契机,体现了苏轼一贯的乐观哲思与文学自信。全诗融情入景,用典自然,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,在酬赠诗中颇具风骨。
以上为【和晁同年九日见寄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纪评苏诗》卷三十五:“此诗语意沉着,结句尤有寄托,盖以清诗为不朽之业,非徒慰其穷愁也。”
2. 清·查慎行《初白庵诗评》:“‘遣子穷愁天有意’,翻案语,却说得极厚道,东坡胸次真不可及。”
3. 清·翁方纲《石洲诗话》卷三:“东坡七律,至晚年益见浑成。此诗‘古来重九皆如此’一联,看似平直,而感慨深远。”
4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语虽平淡,而寄托遥深。末二句尤足鼓舞人心,非寻常酬应语。”
以上为【和晁同年九日见寄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