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十六岁的美人骑着小马缓缓而来,美酒价值万钱,耳边响起渭城送别的歌声。
帘前飘飞的柳絮惊觉春天将尽,头上插戴的花枝却不知如何面对日渐衰老的容颜。
夜露沾湿了醉客的头巾,花香隐隐飘荡;月光下归去的身影摇曳婆娑。
何时才能再见到如绿珠般善吹笛的美人?真想把那斜红妆饰插在黑色的头巾上。
以上为【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李钤辖:宋代武官名,“钤辖”为地方军事长官,姓名不详。
2. 二八佳人:指十六岁的年轻女子,形容美貌少女。
3. 细马驮:用小马驮着乘坐,形容轻盈优雅的出行方式。
4. 十千美酒:极言酒之名贵,“十千”为虚指,形容价格高昂。
5. 渭城歌:指《渭城曲》,即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:“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后世常用于饯别宴饮场合。
6. 柳絮惊春晚:柳絮飞扬表示春末,诗人因柳絮而惊觉春天即将结束。
7. 头上花枝奈老何:头上虽戴花枝,却难掩年华老去,表达对青春不再的感慨。
8. 露湿醉巾香掩冉:夜露打湿了醉客的头巾,花香随风轻轻飘散。“掩冉”形容香气隐约浮动的样子。
9. 归路影婆娑:月光下归途中的身影摇曳不定,营造出朦胧意境。
10. 绿珠:西晋石崇爱妾,善吹笛,貌美才高,后跳楼殉情,此处借指才貌双全的女子。皂罗:黑色的头巾,古时男子常服配饰。
以上为【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在李钤辖宴席上即兴分题所作,题为“戴花”,围绕宴饮、春景、人生感怀展开。诗中融合了青春与衰老、欢宴与迟暮的对比,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,也流露出对年华易逝的无奈。语言清丽婉转,意象丰富,情感细腻,体现了苏轼早期诗歌中少有的柔婉风格,同时也暗含其一贯的人生哲思。
以上为【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以“戴花”为题,实则借宴饮场景抒写人生感怀。首联写宴席之盛:美人骏马、美酒高歌,一派繁华景象,借用“渭城歌”点出离别或欢聚之情境。颔联笔锋一转,由外物触发内心——柳絮纷飞,惊觉春尽;头上簪花,却难掩老态,形成强烈对比,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与无奈。颈联转入夜景描写,露湿醉巾、月影婆娑,既写实又富诗意,渲染出一种微醺怅惘的氛围。尾联以“绿珠”典故寄托追忆与向往,欲“斜红插皂罗”则是文人雅趣的体现,既有自嘲意味,亦见风流自赏。全诗情景交融,由乐入悲,由外而内,层次分明,语言典雅而不失自然,展现了苏轼早年七律的成熟技艺与深沉情感。
以上为【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评:“此诗清婉有致,非东坡平日豪放一路,然情韵自足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十六引冯舒语:“‘帘前柳絮’一联,感慨深至,非徒写景。”
3. 清·查慎行《初白庵诗评》:“起结俱用故事而不滞,中四语情景交融,的是唐音遗响。”
4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东坡七律,多雄健奔放,此独婉约,盖分题之作,各随题意为之也。”
5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补订本:“苏集中如此类风情旖旎之作,颇类晚唐,然终带士大夫之洒落,不落纤秾。”
以上为【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