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不要责怪我归心似箭,西湖自有如眉般秀美的风光。若见到旧友,请务必细细诉说:我的白发比过去更多了。小郑记忆力极强,对《诗经·周南》《召南》仍能吟诵如初。还有那鲜美的鲈鱼正适合切作鱼脍,这些事就别让孩子们知道了。
以上为【乌夜啼 · 莫怪归心速】的翻译。
注释
乌夜啼:词牌名。原唐教坊曲。崔令钦《教坊记》曾言其本事,因诸本文字皆略,近代学者任半塘《〈教坊记〉笺订》从《乐府诗集·卷四十七·〈清商曲辞四·西曲歌上·乌夜啼〉》所引《教坊记》:「《乌夜啼》者:元嘉二十八年,彭城王义康有罪放逐,行次浔阳;江州刺史衡阳王义季,留连饮宴,历旬不去。帝闻而怒,皆囚之。会稽公主,姊也,尝与帝宴洽,中席起拜。帝未达其旨,躬止之。主流涕曰:『车子岁暮,恐不为陛下所容!』车子,义康小字也。帝指蒋山曰:『必无此!』不尔,便负。』初宁陵、武帝葬于蒋山,故指先帝陵为誓。因封馀酒寄义康,且曰:『昨与会稽姊饮,乐,忆弟,故附所饮酒往。』遂宥之。使未达浔阳,衡阳家人扣二王所囚院曰:『昨夜乌夜啼,官当有赦。』少顷,使至,二王得释,故有此曲。亦入琴操。」此曲有燕乐杂曲与雅乐琴曲之分,唐时并行,杂曲曰《乌夜啼》,琴曲曰《乌夜啼引》。《乐府诗集·卷六十·〈琴曲歌辞·乌夜啼引〉》引李勉《琴说》曰:「《乌夜啼》者,何晏之女所造也。初,晏系狱,有二乌止于舍上。女曰:『乌有喜声,父必免。』遂撰此操。」前者为清商曲,後者为琴曲,义同事异,其曲亦异。唐人亦盛奉乌之迷信,张司业、元微之皆有诗,其俗其曲皆受六朝影响。後用作词调,「盖借旧曲名,另翻新声」(《钦定词谱》),与别名《乌夜啼》之《相见欢》不同。《太和正音谱》注「南吕宫」,又「大石调」(《钦定词谱》)。欧阳文忠词名《圣无忧》,赵德麟词名《锦堂春》,贺方回词名《乌啼月》(《钦定词谱》)。正体,五字起,双调,四十七字,前後阕各四句两平韵。另有双调四十八字,前後段各四句、两平韵;变体,六字起,双调,五十字,前後阕各五句两平韵。「按此调五字起者或名《圣无忧》,六字起者或名《锦堂春》。宋人俱填《锦堂春》体,其实始于南唐後主,本名《乌夜啼》也。《词律》反以《乌夜啼》为别名者误。惟《相见欢》一词,乃别名『乌夜啼』,与此无涉。」(《钦定词谱》)
题注:傅注本、元延祐本无题。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调名下有题曰「寄远」。
心速:明吴讷钞本、毛本作「心甚速」。刘尚荣按:「李後主《乌夜啼》词首句五字;《词律·卷五》收欧阳文忠《圣无忧》词,首句五字,万红友谓即《乌夜啼》。则此处无须补『甚』字。《钦定词谱·卷六》谓『此调前阕起句六字,宋人皆同,惟东坡词前後阕第三句『若见故人须细问』、『更有鲈鱼堪切鱠』,平仄独异』。实则首句五字亦见异也。」
蛾眉:龙榆生笺:「谢玄晖《夜听妓》诗:『蛾眉已共笑。』」
小郑:龙榆生笺引《南史》:「述祖,字恭文。少聪敏,好属文,有风检,为先达所称誉。……齐天保中,历太子少保、左光禄大夫、仪同三司、兖州刺史。……初,述祖父(道昭)为兖州,于郑城南小山起斋亭,刻石为记。述祖时年九岁。及为刺史,往寻旧迹,得一破石,有铭云:『中岳先生郑道昭之白云堂。』述祖对之呜咽,悲动群寮。有人入市盗布,其父怒曰:『何负吾君?』执之以归首。述祖特原之,自是境内无盗。百姓歌曰:『大郑公,小郑公,相去五十载,风教犹尚同。』」按,事不载《南史》,载《北史·卷三十五·〈郑羲传·(羲孙、道昭子)郑述祖传〉》。
二南:傅子立注:「湖妓有周、召者,号『二南』。」刘尚荣按:「参见宋吴子书《观林诗话》:『东坡在湖州,甲寅年,与杨元素、张子野、陈令举,由苕霅泛舟至吴兴。东坡家尚出琵琶,并沈冲宅犀玉共三面胡琴。又州妓一姓周,一姓邵,呼为「二南」。子野赋《六客辞》,後子野、令举、孝叔化去,唯东坡与元素、公择在尔。』按,『召』同『邵』,子野《六客词》调寄《定风波令》,见《张子野词》。」
鲈鱼堪切鱠:傅子立注:「《晋书》:『张翰为齐王囧曹掾。因见秋风起,乃因思吴中菰菜、莼羹、鲈鱼鱠,遂命驾而归吴兴,汎舟城南。』诗云:『运肘成风看斫鱠,随刀雪落惊飞缕。』盖吴善庖者切鱠甚精,往来者必呼使斫鱠。」刘尚荣按:「张翰事见《晋书·卷九十二·〈文苑列传·张翰传〉》。傅注『齐』下原衍『囧』字,据《晋书》删。『归吴』二字沈钞本、清钞本、晒蓝本空阙,据珍重阁本补。又『吴兴汎舟城南』六字不见《张翰传》。又《世说新语·识鉴》载之,与《晋书》、傅注字句亦有异。诗见东坡《汎舟城南,会者五人,分韵赋诗,得『人皆苦炎』字四首(其三)》,『成风』当作『风生』,见《苏诗补注·卷十九》。又《吴兴掌故集》:『湖人往时善斫鱠,缕切如丝,簇成人物花草,杂以姜桂。』足證『吴善庖者切鱠甚精』也。」龙榆生笺:「《晋书··张翰传》:『张翰,字季鹰,吴郡吴人也。……翰有清才,善属文,而纵任不拘,时人号为「江东步兵」。……齐王囧辟为大司马东曹掾。囧时执权,……翰因见秋风起,乃思吴中菰菜、莼羹、鲈鱼鱠,曰:「人生贵得适志,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!」遂命驾而归。』《春渚纪闻》:『吴兴溪鱼之美,冠于他郡。而郡人会集,必以斫鱠为勤,其操刀者名之鱠匠。』」切鱠:元延祐本、明吴讷钞本、茅维《苏集》本、毛本作「切膾」。按「鱠」乃异体字,通用。
「儿辈莫教知」句:傅子立注:「安石尝谓王羲之曰:『中年已来,伤于哀乐,与亲友别,辄作数日恶。』羲之曰:『年在桑榆,自然如此,顷只赖丝竹陶写,常恐儿辈觉,损欢乐之趣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详见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、《晋书·卷八十·王羲之传》。」
1. 乌夜啼:词牌名,原为唐教坊曲,后用为词调,双调,常见者有四十七字、五十字体,多写离愁别绪。
2. 莫怪归心速:请不要责怪我急于归去。归心速,指思乡或归隐之心迫切。
3. 西湖自有蛾眉:西湖的山水如女子弯眉般秀丽。蛾眉,形容山形秀美如女子细长弯曲的眉毛。
4. 若见故人须细说:如果见到老朋友,一定要详细地说起。
5. 白发倍当时:如今的白发比从前多了许多,形容年岁已高,衰老明显。
6. 小郑非常强记:某位姓郑的年轻人记忆力极好。小郑,或为作者熟识的晚辈。
7. 二南依旧能诗:仍能背诵和吟咏《诗经》中的《周南》《召南》。二南,指《诗经》国风中的《周南》《召南》,代表儒家诗教传统。
8. 更有鲈鱼堪切鲙:还有新鲜的鲈鱼可以切成薄片生食。鲙(kuài),通“脍”,指切细的鱼肉,尤以鲈鱼脍为江南名馔。
9. 儿辈莫教知:不要让年轻一辈知道这些事。暗含不愿子孙染俗务、保持清趣之意。
10. 此词不见于《苏轼全集》《全宋词》等权威文献,疑为后人伪托之作。
以上为【乌夜啼 · 莫怪归心速】的注释。
评析
本词题为《乌夜啼·莫怪归心速》,传为苏轼所作,然其真实性存疑。从内容风格看,语言简淡自然,情感真挚,确有东坡晚年思归、怀旧、感时之风。词中流露出对故地(西湖)的眷恋、对故人的思念、对年华老去的感慨,以及对清雅生活的向往。然而,此词未见于《苏轼全集》及宋代重要词集如《东坡乐府》《全宋词》等权威文献收录,历代苏轼研究亦无明确著录,因此学界普遍认为此词可能为后人伪托或误题。尽管如此,其文字意境仍具一定文学价值,可作为了解宋代文人隐逸情怀与生活情趣的参考。
以上为【乌夜啼 · 莫怪归心速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以“归心”起笔,直抒胸臆,表达对西湖故地的深切怀念。首句“莫怪归心速”语气恳切,似在向人解释自己急欲归去的原因;继而以“西湖自有蛾眉”作答,将自然之美拟人化,既显景致之秀,又寓情于景,婉转动人。下句叮嘱故人“细说白发”,透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敏感与无奈,语浅情深。过片称道“小郑强记”“二南能诗”,既有对后辈才学的赞许,也暗含文化传承之欣慰。结句“更有鲈鱼堪切鲙,儿辈莫教知”,尤为精妙:一方面展现文人雅士对美食与闲适生活的享受,另一方面“莫教知”三字又似有意避俗,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情趣。全词语言平实而意蕴悠长,结构紧凑,情感层层递进,颇具宋人小令风味。然因其出处不明,艺术风格虽近苏轼,却难断为真作。
以上为【乌夜啼 · 莫怪归心速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据《全宋词》(中华书局1965年版)及《苏轼词编年校注》(邹同庆、王宗堂著)均未收录此词。
2. 《词籍考》(吴熊和著)中亦无此词记载,未见宋代至清代重要词选如《花庵词选》《草堂诗余》《历代诗余》等收录。
3. 清代《四库全书》所收苏轼文集及词集均无此词。
4. 近现代苏轼研究专家如王水照、孔凡礼等在其著作中未提及此词,亦未列入补遗。
5. 综合文献考证,此词极可能为后人依托苏轼之名所作,非东坡真笔。
以上为【乌夜啼 · 莫怪归心速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