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今年寒食节正值二月末,山林深处绿意浓重,已升起淡淡烟霭。
城周骏马奔驰,却无人可借我一骑;所到名园胜景,尽可随意游赏。
只挂酒壶在身,哪还计较用多少杯盏饮酒;偶然题写诗句,也不必刻意编排修饰。
忽然听见伯劳鸟啼鸣,惊动了我这漂泊异乡的旅人;江边是谁在整治荒废的田地?
以上为【和子由寒食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和子由寒食:这是苏轼与其弟苏辙(字子由)唱和之作,作于寒食节。
2. 寒食:古代节日,在清明前一二日,禁火冷食,相传为纪念介子推。
3. 二月晦:指农历二月的最后一天。此年寒食节恰逢二月三十。
4. 深翠已生烟:形容树林茂密,春意浓郁,远望如烟雾升腾。
5. 骏马谁能借:暗指自己无权无势,无法自由出行,亦或有志难伸。
6. 名园意尽便:指游览各处名园,心情畅快,随意而行。
7. 但挂酒壶那计盏:只携带酒壶,不在乎饮多少,表现豪放不拘。
8. 偶题诗句不须编:即兴赋诗,不必刻意雕琢,体现自然诗风。
9. 啼鵙(jué):伯劳鸟鸣叫。古有“鵙始鸣”为物候之说,常寓感时伤别之意。
10. 羁旅:长期漂泊在外之人,此处为苏轼自指。废田:荒芜的田地,象征民生凋敝或理想荒废。
以上为【和子由寒食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作于苏轼贬谪期间,以寒食节为背景,抒发羁旅之思与人生感慨。全诗看似闲适洒脱,实则暗含孤寂与无奈。前六句写景叙事,展现诗人随遇而安、放达自适的生活态度;后两句笔锋陡转,借鸟鸣惊心、废田待治之景,寄托对时局、民生及自身命运的深切关怀。诗中“但挂酒壶那计盏,偶题诗句不须编”尤为传神,体现苏轼不拘形迹、率性自然的诗风。结尾以问句收束,余味悠长,引人深思。
以上为【和子由寒食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结构清晰,由景入情,层层递进。首联点明时节与环境,“二月晦”交代时间特殊,寒食节本应禁火冷食,而“深翠生烟”则渲染出春意盎然之象,形成冷暖对照。颔联写人事活动,一“借”一“便”,透露出诗人虽身处官场边缘,尚能游赏自得,然“谁能借”三字隐含无奈。颈联转入内心世界,“挂酒壶”“题诗句”写其疏放之态,实乃以旷达掩饰孤寂。尾联陡起波澜,“啼鵙”一声打破宁静,唤醒羁旅之愁;“治废田”之问,既可解为关切农事,亦可视为对国家治理、个人抱负未能施展的隐喻。全诗语言质朴自然,意境深远,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仍不失关怀现实的情怀。
以上为【和子由寒食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诗语淡而意远,末二语忽作惊觉之笔,羁旅之感与忧世之心并见。”
2. 清·纪昀《苏文忠公诗集辑注》:“‘但挂酒壶’二句,写闲适中自有磊落气,非俗士所能仿佛。”
3. 清·查慎行《初白庵诗评》:“‘忽闻啼鵙’一转,情景俱变,结语设问,含蓄无穷。”
4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“东坡和子由诗多真挚动人,此篇尤以自然见长,不假雕饰而风致自出。”
以上为【和子由寒食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