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良年

清浙江秀水人,字武曾。诸生。与兄李绳远、弟李符并著诗名,时称三李。又与朱彝尊称朱李。诗初学唐人,持格律甚严。古文长于议论。曾举博学鸿儒科,罢归。有《秋锦山房集》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采桑残,缫车簌簌,山家了忙事。
安排重午,把酒读离骚,囗鱼不至。
故人风雨遥相忆。

琴川阁畔相思久。
试把春船系柳。
良夜检芸签,剪烛红阑右。

怪煞浮萍聚。
乍逢君、酒边花底,又教岐路。
跋扈雄才看几辈,可但江东独步。

溯苍茫、中央宛在,风人曾写高致。
而今再见东湖隐,开个柴门湖觜。
花数里。

小泊沙村,旧曾来处,细认柴门。
子久秋山,襄阳雨树,正带斜曛。


猿多雁少休论。

花容月样,惯得人怜,不教著地。
罽锦平铺。
无声宛转纱障里。

芳渚深深,正掠水、玉尖斜逗。
浑不意、越人网得,爨交纤手。
出釜微闻兰麝唾,分甘拟倩樱桃口。

竹里溪腰,柳边沙尾,听莺书屋曾到。
新咏如陵,古怀如稚,城北休夸美好。
两度班荆别,又绿过、几番芳草。

同云暮。
正朗吟双鬓明朝句。
嘶来一骑红鸯,恰系玉梅开处。

水初生,天更远。
愁绪无根,早蔓斜阳岸。
挑菜湔裙都不见。

人正愁时花正懒,暗香未到帘栊。
无多晴色几番风。
水边篱落,欲讯虎溪钟。

乍新年、雨丝添涨,南枝犹冷沙村。
拟攀香雪赠,奈它花未放客先分。
迢迢临浦别,拂短帆、千里江云。

过岭蛮烟,记曾是、横海楼船行处。
又报驿骑装书,津喧一使星去。
携帐底、一番丝竹,尽销得、残笳剩鼓。

洗尘襟、尽堪消受,长廊风散微暑。
画中丰度三秋忆,淡囗帽纱衫贮。
天送与。

骑马长逢,扫门争去,溪山何限,近来翻是茅檐少。
故人归也,那用探幽,绿莎翠竹,旧村都好。
我宅鸥边,君家荻里,夹水柴扃照。

不眠更漏几。
有冻雪低压,浓浓檐际。
乍窥似月,密洒渐侵耳。

数陈迹。
何处春风最忆。
疏芜近,半茧小园,翠黛窥窗玉峰仄。

前岁别、满溪风燕。
今岁别、又半汀霜雁。
两度丁宁,只说我、归耕晚。

倚低篷三尺,半生南北,似溪渔惯。
甚当年偏喜问津,近来踪迹都倦。
秋衣乍典。

竹底临池照。
花底窥帘笑。
回思堂下簸钱时,小。

笑从前、生涯真误,揽镜衰颜非昨。
虚掷了、青鞋几緉,历遍三江五岳。
白面封侯,蓝田射虎,此意全萧索。

人易别,信难期。
梦来迟。
不种桃根折柳枝。

雁归时,看使星移处,宫树晓莺流。
杏酪清明,兰尊上巳,风物旧数扬州。
羡旌旆、锦坊南去,芳草外、偏映竹西楼。

卜宅邗沟何处是。
名动江关,只住柴门里。
研北帘东聊寄耳。

骊歌向晓。
怪君踪迹偏长道。
尊前一片青青草。

旧山何处,想紫阳天半,溪潭幽绝。
市隐扬州挥手去,一任雨玲风铁。
水渌新安,花浓樵贵,处处雏莺舌。

乡心一片。
倩好手书得,墨光深浅。
白发倚闾,萱影松风,双扉展。

好梦谁传,苍鳞底、数茎低绕。
恰流苏帐卷,认镮人到。
生子当为丰岁谷,读书早辨琅邪稻。

燕月微黄,才到竹间,澹著江南影。
箔卷半窗,露点凉波,书屋短于烟艇。
底问青旗,笑腊酿、秋厨犹剩。

花落逢君,叶飞还去。
吟装几日沿江渚。
阿章遗石想苔封,第三泉水茶山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