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以兹游观极,悠然独长想。


披卷览前踪,抚躬寻既往。


望古茅茨约,瞻今兰殿广。

醽醁胜兰生,翠涛过玉䪥。


千日醉不醒,十年味不败。

一朝春夏改,隔夜鸟花迁。


阴阳深浅叶,晓夕重轻烟。


哢莺犹响殿,横丝正网天。

秋露凝高掌,朝光上翠微。


参差丽双阙,照耀满重闱。


仙驭随轮转,灵乌带影飞。

结伴戏方塘,携手上雕航。


船移分细浪,风散动浮香。


游莺无定曲,惊凫有乱行。

北阙三春晚,南荣九夏初。


黄莺弄渐变,翠林花落馀。


瀑流还响谷,猿啼自应虚。

玄兔月初明,澄辉照辽碣。


映云光暂隐,隔树花如缀。


魄满桂枝圆,轮亏镜彩缺。

崇文时驻步,东观还停辇。


辍膳玩三坟,晖灯披五典。


寒心睹肉林,飞魄看沈湎。

公讳誉,字安远,陇西狄道人也。
水行膺运,大启鸿名。
云气降祥,世官命氏。

仲尼梦奠,七十有二。
周王九龄,具不满百。
彭祖资以导养,樊重任性,裁过盈数,终归冥灭。

有翰林善书大夫言于寮故无名公子曰:“自书契之兴,篆、隶滋起,百家千体,纷杂不同。
至于尽妙穷神,作范垂代,腾芳飞誉,冠绝古今,惟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。
然去之数百年之内,无人拟者,盖与天挺之性,功力尚少,用笔运神未通其趣,可不然欤?”公子从容敛衽而言曰:“仆庸疏愚昧,禀命轻微,无禄代耕,留心笔砚。

每秉笔必在圆正,气力纵横重轻,凝思静虑。
当审字势,四面停均,八边俱备;长短合度,粗细折中;心眼准程,疏密被正。
最不可忙,忙则失势;次不可缓,缓则骨痴;又不可瘦,瘦当枯形,复不可肥,肥即质浊。

夫九流百氏,为说不同。
延阁石渠,架藏繁积,周流极源,颇难寻究。
披条索贯,日用宏多,卒欲摘其菁华,采其旨要,事同游海,义等观天。

索头连背暖,漫裆畏肚寒。


只因心浑浑,所以面团团。

已惑孔贵嫔,又被辞人侮。


花笺一何荣,七字谁曾许。


不下结绮阁,空迷江令语。

急风吹缓箭,弱手驭强弓。


欲高翻复下,应西还更东。


十回俱著地,两手并擎空。

江南地远接闽瓯,山东英妙屡经游。


前瞻叠障千重阻,却带惊湍万里流。


枫叶朝飞向京洛,文鱼夜过历吴洲。

高秋白露团,上将出长安。


尘沙塞下暗,风月陇头寒。


转蓬随马足,飞霜落剑端。

开年简时日,上辛称天吉。


平晓禁门开,隐隐乘舆出。


乘舆出九重,金根御六龙。

初月正如钩,悬光入绮楼。


中有可怜妾,如恨亦如羞。


深情出艳语,密意满横眸。

西蜀称天府,由来擅沃饶。


云浮玉垒夕,日映锦城朝。


南寻九折路,东上七星桥。

寻师得道诀,轻举厌人群。


玉山候王母,珠庭谒老君。


煎为返魂药,刻作长生文。

邺下盛风流,河曲有名游。


应徐托后乘,车马践芳洲。


丰茸鸡树密,遥裔鹤烟稠。

浮生厌危促,名岳共招携。


云轩游紫府,风驷上丹梯。


时见辽东鹤,屡听淮南鸡。

水衡称逸人,潘杨有世亲。


形骸预冠盖,心思出风云。

曲浦戏妖姬,轻盈不自持。


擎荷爱圆水,折藕弄长丝。


佩动裙风入,妆销粉汗滋。

城南气初新,才王邀故人。


轻盈云映日,流乱鸟啼春。


花飞北寺道,弦散南漳滨。

初发清漳浦,春草正萋萋。


今留素浐曲,夏木已成蹊。


尘起星桥外,日落宝坛西。

开邛昔柔远,宾越尽招携。


岂若驰天使,玉节抚遗黎。


五祠临渭北,双岭带崤西。

故交忽千里,輶车莅远盟。


幽人重离别,握手送征行。


晚霞浮极浦,落景照长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