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太平一老醉腾腾,南陌东阡喜不胜。


民力农桑家自足,士崇名节道方兴。


骑鲸仙去时犹远,射虎归来气颇增。

诗翁琢句玉无瑕,淡墨稀行秋雁斜。


读罢清风生麈尾,吟馀新月度檐牙。


自知拙学无师匠,要且强言遮眼花。

南丰冢木已萧萧,犹有门人守一瓢。


文彩自应传壶奥,典刑犹可想风标。


纷纷但见侏儒饱,寂寂谁歌隐士招。

道途多险阻,此老欲何之。


命薄丹砂走,天寒白发悲。


从教达官骂,忍受小儿欺。

警雁避罗舠,江长起未高。

插天嵯峨起寸地,隐然不平为何事。


浪迹七年江海人,心芒一片春坊字。


名山学道望久绝,射虎残年傥可致。

独坐青溪照鬓丝,小姑何处理娥眉。


画师要著樊通德,难写银镫拥髻时。

发短心长笑镜丝,摩挲皤腹帽檐垂。


不知人世衣冠异,只道科头岸接。

中秋过了还逢社,寿我亲闱。
百里熙熙。
尽道平反赖母慈。

遗世广寒仙,香界别开蟾户。
一例恒沙劫换,比月盘松古。


色身不碍被黄絁,糁地碎天布。

居邻曲巷有朱扉,未许墙东宋玉窥。


春草满池惊昼梦,酴醾万朵压繁枝。


湘西江上参军宅,黄四娘家子美诗。

百花狼藉草如茵,谁与东皇殿后尘。


故放酴醾教独步,更无凡木敢争春。


杖藜亦偶逢幽径,扣户何须问主人。

僧老门高谁占先,相闻趺坐五千年。


弥勒下生犹不起,蒲团铁铸也应穿。

昌黎不作颖师已,千古风流随逝水。
大音只在天壤间,云竹翁能发其秘。


明之为侯王,幽之为神鬼。

香山老矣,正商量不下,去留蛮素。
独立踌躇肠欲断,一段若耶溪女。
水底新妆,空中香袖,斜日疏风浦。

共客黄池镇,各从上江来。


恓惶见谈态,僦屋傍古槐。


商人接殷勤,期我不世才。

往时噩梦已西东,八十年来一霎风。


愧我有言如水石,岂君无意任痴聋。


丹砂驻老难求世,野火当秋易及蓬。

世间未必无皋夔,九疑虞舜不可追。
武皇锐意开绝漠,推锋乃亦有卫霍。
嗟哉格物本一理,顾人所用何如耳。
亡友残缣三十年,西泠宿草日芊芊。
扫除未了残阳叶,依旧江楼负手前。
光阴过眼似奔轮,谁保生前梦幻身。
四老共成三百岁,一时已胜万千人。
得闲对酒须拚醉,乘健看花莫厌频。
居士逢场了世终,却寻机语凋天然。
我来不问三三句,乘觅康壶炷暖泉。
路断人稀山正深,隔林钟鼓报新音。
已穷渡水沿崖力,更尽眠云坐石心。
居士逢场了世缘,却寻机语调天然。
我来不问三三句,剩觅康壶炷暖泉。
试将千里看山眼,来访山中佛祖家。
已识黄山真面目,主山犹放白云遮。
笑踏冬晴过一村,谁家松竹护柴门。
初来犹似行婆室,良久方知鹿苑园。
煮茗相邀论白业,据梧不觉到黄昏。
久向东山卷藏经,鬼神推出举军惊。
从来要去庐山住,好就山中过此生。
闭门深坐日知味,无限好山都懒游。
城里山中俱是隐,江湖不若两忘休。
即心是佛本无难,挫却丝毫隔万山。
知有毗卢五千卷,谁能分寸费跻攀。
庐山面目非难识,横岭侧峰皆是真。
若待出来方识破,不知何用个中人。
归宗法窟寖湮微,拭眼馀风靡孑遗。
法鼓一声精彩变,要如光弼用军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