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绿砌红花树,狂风独未吹。


光中疑有燄,密处似无枝。


鸟动香轻发,人愁影屡移。

美矣新成太华峰,翠莲枝折叶重重。


松阴满涧闲飞鹤,潭影通云暗上龙。


漠漠水香风颇馥,涓涓乳溜味何浓。

雨声萧瑟,初到梧桐响。
人不寐,秋声爽。
低檐灯暗淡,画幕风来往。

点缀叶间如绣。
开傍小春时候。
莫把幽兰容易比,都占尽、人间秀。

剥剥禽敲竹,薰薰日照花。


耳中无俗听,眼底有闲夸。


迸笋过幽草,吹香到别家。

昔我居此时,凿池通竹圃。


池清少游鱼,林浅无栖羽。


至今寒窗风,静送枯荷雨。

袅袅墙阴竹数竿,秋风尽日舞青鸾。
平生爱尔缘潇洒,莫作封君渭上看。

纸阁芦帘小榻安,一裘容易却轻寒。


谁惊午枕江湖梦,风落晴窗柏子乾。

门前尘土慵驱马,堂上文书厌坐曹。


只有南窗慰人意,寒灯清夜读离骚。

畿县尘埃不可论,故山乔木尚能存。


不缘去垢须青荚,自爱苍鳞百岁根。

雪霜未死阅年华,危叶萧萧战古槎。


袅袅秋风官舍冷,半枝斜日带啼鸦。

点点青萍秋后衰,溶溶晴日见鱼儿。


水边窥影何方客,自照行吟憔悴姿。

野人斋爨屏膻腥,自向阶前撷紫茎。


老去爱花心转薄,一杯蔬饭足浮生。

月出东林端,不照东斋屋。


趺坐看西山,千岩散金粟。

人间此会信非常,和气薰然自满堂。


竞酌芳樽同劝寿,正当爱日欲迎长。


彩衣诵古如流水,华发衔杯若沃汤。

舅甥高会共称觞,四世于今在一堂。


眉寿康宁由德厚,庆流深远本源长。


但将直道师周孔,岂有嘉猷助禹汤。

三庚到秋伏,偶来松槛立。


热少清风多,开门放山入。

读书已无效,何用转劳苦。


闲斋幸无事,日共古人语。


古人议论好,善恶皆有补。

前日俱远别,梦中每难期。


何言一堂上,相与同宴嬉。


幸勿卑陋巷,陋巷何独卑。

鲁公香火寺,便道几经行。


树老存高节,碑全见太平。


浮云从变化,古月自分明。

瘦影亭亭不自容,淡香杳杳欲谁通。


不堪翠减红销际,更在江清月冷中。


拟欲青房全晚节,岂知白露已秋风。

花中冰雪避秋阳,月底阴阴锁暗香。


玉瘦每忧和露滴,心清惟恨有丝长。


且留宛转围沈水,莫遣联翩入粉囊。

白雪春香洗未残,玄霜谁遣冻成团。


涞封圆颗盘增滑,蜜和浓浆齿避寒。


绿蚁从今忘病渴,金花无地著馀酸。

铁石心肠冰玉姿,掌中潜得岁寒枝。


天教一握藏春密,风觅馀香就手吹。


雪月冷怀随步履,溪山高兴入支颐。

何物能支笔万钧,案头依约远山痕。


灯横烟影隐犹见,秋入霜毫势欲吞。


掌上三峰看太华,人间一发是中原。

从来劳逸有循环,三载求闲竟得闲。


地僻自无门外事,官贫长看坐中山。

楚客登临处,离怀重隐忧。


二毛初入鬓,一叶早惊秋。


旅雁他乡思,悲笳绝塞愁。

郁郁葱葱佳气中,晓天春雾湿蒙蒙。


山川更洗崇朝雨,草木还催二月风。


乐国地开金色界,容台人在水晶宫。

天上春来今几时,园林已自足光辉。


桃心欲放轻红出,柳眼初分嫩绿归。


解冻暖风吹浩荡,养花新雨落霏微。

人生底事非前定,我与东斋似有缘。


别去风光只如昨,重来花木已经年。


曾将问答趋参席,愧把才名据郑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