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马奴今日方周晬,昨夜迢遥梦到家。


盘里应知心所爱,尊前唯祝寿无涯。


咿嚘弄语群儿学,踉跄初行乳母夸。

清眸绿发十年前,朴野风神不易传。


今日青铜莫相照,白髭垂颔面双颧。

比邻西郭一鸡飞,小栋明诚十步违。


卖与汤郎知有意,藩篱通了即书帏。

云山老人国大老,历代遗编饫探讨。


馀事游神翰墨间,乘兴濡毫快挥扫。


严霜烈日如鲁公,抉石奔泉陋徐浩。

三秋不雨泉脉枯,仆夫浚井欣得鱼。


刀砧已具未及杀,我偶见之鱼再活。


亲投不敢使校人,圉圉洋洋生意新。

予手不善谈,临局气先怯。


偶逢孙万林,三战辄三捷。


都缘敌不勍,非以台威胁。

三秀呈祥处,危亭压众坡。


眼惊庐阜近,峰类夏云多。


乔岳神咸会,苍穹顶共摩。

西来水陆备艰辛,只为君恩不为身。


为向巫山神女道,莫将云雾恼行人。

三尺龙泉八尺身,书生胆气欲惊人。


亦遣偷儿知我辈,还将直道是斯民。

才疏政拙愧能名,黄发犹欣见老成。


林壤固知聊自乐,门闾要是已堪旌。


持杯潋滟千眉耸,落笔纵横四坐惊。

救饥岂复卫文子,阙食尚怜颜鲁公。


定知啜粥可糊口,未至复疾号山芎。


东方千牍羡饱死,颜氏一瓢嗟屡空。

春服初成冠与童,聚观王式一衰翁。


圆冠方屦还吾道,续衽钩边见古风。


投戈犹待汉符赤,藏壁不随秦火红。

洲上檀栾竹万竿,此君得所一般般。


根虽易地终无异,操直参天也不难。


冠借皮为疑斗灿,杖凭枝作觉龙寒。

城西谭骧诗最工,骨格瘦紧精神充。

神明自圆固,犀利无与比。


皎洁自摇动,突然有念起。


起则号为妄,相继不可止。

日夕群动中,念虑自来往。


其始体空寂,奔腾自成党。


趋喧既失寂,逐暗已背朗。

将军烈气凛如霜,玉弩横开破大荒。


拾履昔曾趋圯石,封侯今欲嗣张良。


面乾蕴藉存风度,仁术英雄起庙廊。

示病毗耶金粟影,出山五祖金仙相。


神妙通灵顾虎头,白莲香火空诸妄。


腊中发药补衰朽,扶杖清风看花柳。

弟兄相寄玉为音,洗尽尘埃一寸心。


欲以蚊虻看势利,能将珠璧现光阴。


雅游潇洒知难废,故约迟留惜未寻。

世俗无轻好遁讥,先生岂是爱山扉。


圣人固重潜龙诫,君子安为即鹿非。


白水会来朝草径,红尘不敢傍麻衣。

传芭兮撷英,陨叶兮槁茎。
美人天一方,失势名不荣。
暑风自南至,凉月向西生。
冷淡秋光画不成,闲身赢得醉而醒。
水声自与月俱白,山势常知云更青。
广大高明人孰辩,艰难险阻世曾经。
壮心空使鬓先华,寂寂霜前水见沙。
功尽醉乡元命世,名书文府且成家。
越裳未可轻秦缶,羌笛何知咽塞笳。
牵牛花压小垣墙,落水澄江更草堂。
北客任天为世界,南游何地不家乡。
一官漫有萧朱绶,百计浑无陆贾装。
儒人从昔价连城,籍籍纷纷可浪评。
力政既经秦六国,陈言多笑鲁诸生。
怨缠楚些情何极,秋绝商歌意未明。
往来西舍复东邻,风约微岚雨敛尘。
尽说世间多显者,岂知山里少闲人。
路逢僧道非无累,家近渔樵定可亲。
争名争利路应填,幽步须容我折旋。
一种空门心了义,八般奇语坐忘篇。
秋来野菊开金饼,春去闲花落翠钿。
吾庐秋树正萧疏,且尔依山带郭居。
愁与世违空泥饮,苦无诗和也抄书。
意行谩曳双穿履,身懒常摇一败舆。
秋风还起白云吹,草木悲哉亦变衰。
但觉乾坤闲外阔,未应日月闹中迟。
丰凶处处思逢岁,穷达人人欲偶时。
暮宿悬匏昼出飞,笑他辛苦杏花泥。
邻家灶突多炎上,犹自双双得意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