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残漏声中听曳铃,翩翩吹帽出郊坰。


雨馀涧落双虹白,云合山馀一发青。


铁马蹴冰悲昨梦,朱颜辞镜感颓龄。

乌龙如真龙,妥尾卧江碛。


时时登楼望,爪尾略可识。


今朝事大异,千嶂忽如失。

二稚慧堪怜,犹赊志学年。


能抛竹騕袅,来看玉蜿蜒。


百念宽身后,馀生慰眼前。

崄绝无微径,淙潺有细流。


寒岩依作屋,堕毳拾为裘。


木客求相识,毛人约共游。

樵子向予说,有僧巢翠微。


岩扉云共宿,锡杖鹤同飞。


日暮松明火,天寒槲叶衣。

江边苍龙背负天,蟠踞千载常蜿蜒。


其前横辟为大川,高城鼓角声隐然。


龙庙于山家于渊,世为吾州作丰年。

高岚指天近,远溜出山迟。


万事不到处,白云无尽时。


异花啼鸟乐,灵草隐人知。

诗曰:


海上髡囚号宝光,解将左道恣猖狂。


从来邪法难归正,到底浮基易灭亡。


吴用良谋真妙算,花荣神箭世无双。

诗曰:


七里滩头鼓角声,乌龙岭下战尘生。


白旄黄钺横山路,虎旅狼兵遍歙城。


天助宋江扶社稷,故教邵俊显威灵。

庭果色如丹,相思夕照残。


云边踏烧去,月下把书看。


涧水仙居共,窗风漆树寒。

一从为郡后,来往十年间。


自笑成何事,犹容看此山。


旧人多粗给,老子愿常闲。

曙后月华犹冷湿,自知坐卧逼天宫。


晨鸡未暇鸣山底,早日先来照屋东。


人世驱驰方丈内,海波摇动一杯中。

断碑犹纪唐时事,山气阴沉暗绿苔。


松木已逾千岁寿,香烟知化几炉灰。


廊深无月鬼神过,殿古有云风雨来。

春明残梦官焙香,廿年江海真淡忘。


泪销凤烛滴不尽,复此莲勺沾恩光。


从龙帷幄几人在,零落走散殊可伤。

披云得新腴,煮泉听松风。


香永味自真,不与馀品同。


悠然泊莫留,归来隐疏钟。

岁云暮矣可奈何,云愁雨湿阴风多。


林壑摧残海惊波,惨淡一色无山河。


哀鸣嗷嗷旧枝柯,飞天不容忧虞罗。

乌龙岭上万峰峦,疑是羊肠九曲盘。


山麓吐云人世远,松梢滴露客衣寒。


驱驰寸禄意宁乐,芜没小园心未安。

乌马斜穿岭脚云,腾腾卯酒醉三分。


背城哦得梅花句,笑恐山神远亦闻。

半山残雪半山云,装点乌龙到十分。


几树梅花开笑口,晓风时有暗香闻。

台城遣恨多,山阁今独倚。


玉笙何处来,月照乌龙水。

一鉴寒光旧液池,同来竹院坐题诗。


乌龙自昔闻呈瑞,白凤于今梦斗奇。


南国山川多暇日,中原鞭弭并驱时。

平湖如席洲若块,渔子击水惊鱼背。
一网数鳞如拾芥,骈头贯腮相萦带。
饔人挥刀飞雪花,座客停餐谈玉脍。
日高湖冰解作块,水落旧痕出洲背。
渔翁招摇沉网罟,上客游观缓裘带。
跃青跳白举数尾,鲂鲤不言羊豕脍。
曾饮乌龙泉,为爱乌龙井。
不辞登降劳,迢迢越南岭。
石散驼马群,树结龙蛇瘿。
举头廓廓见晴虚,山色秋光得自如。
杖履可行三里近,斧斤不赦万松疏。
上人坐设刀圭饮,乃祖家无担石储。
何年故处士,灵魄此为家。
古壁填苍藓,空庭隘落花。
山坟穿去鹤,庙祭下饥鸦。
行踪忽似羽毛轻,奄忽能兼十里程。
烟火数家连野戍,渔灯几点傍芜城。
人民左衽污胡俗,山水中原换帝京。
洗心亭畔枕城桥,泻玉无声逸趣饶。
漫道出山泉水浊,临流载咏涤尘嚣。
桐川本无尘,况此幽阁迥。
万木含秋声,一轩与天净。
前峰翠分滴,后谷语相应。
官曹苦羁束,祈灵得幽便。
夹路松披纷,蹑石烟分练。
迎轩玉泉响,鸣驺沙鸟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