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起阏逢敦牂,尽柔兆涒滩,凡三年。


孝献皇帝壬建安十九年(甲午,公元二一四年)


春,马超从张鲁求兵,北取凉州,鲁遣超还围祁山。
姜叙等告急于夏侯渊,诸将议欲须魏公操节度。

起屠维赤奋若,尽昭阳大荒落,凡五年。


孝献皇帝辛建安十四年(己丑,公元二零九年)


春,三月,曹操军至谯。


孙权围合肥,久不下。

起柔兆阉茂,尽著雍困敦,凡三年。


孝献皇帝庚建安十一年(丙戌,公元二零六年)


春,正月,有星孛于北斗。


曹操自将击高幹,留其世子丕守鄴,使别驾从事崔琰傅之。

起重光大荒落,尽旃蒙作噩,凡五年。


孝献皇帝己建安六年(辛巳,公元二零一年)


春,三月,丁卯朔,日有食之。


曹操就谷于安民。

起暑维单阏,尽上章执徐,凡二年。


孝献皇帝戊建安四年(己卯,公元一九九年)


春,三月,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,三道救之。
未至,瓚密使行人赍书告续,使引五千铁骑于北隰之中,起火为应,瓚欲自内出战。

起柔兆困敦,尽著雍摄提格,凡三年。


孝献皇帝丁建安元年(丙子,公元一九六年)


春,正月,癸酉,大赦,改元。


董承、张杨欲以天子还雒阳,杨奉、李乐不欲,由是诸将更相疑贰。

起瘀逢阉茂,尽旃蒙大渊献,凡二年。


孝献皇帝丙兴平元年(甲戌,公元一九四年)


春,正月,辛酉,赦天下。


甲子,帝加元服。

起重光协洽,尽昭阳作噩,凡三年。


孝献皇帝乙初平二年(辛未,公元一九一年)


春,正月,辛丑,赦天下。


关东诸将议:以朝廷幼冲,逼于董卓,远隔关塞,不知存否,幽州牧刘虞,宗室贤俊,欲共立为主。

起玄黓困敦,尽上章涒滩,凡九年。


孝灵皇帝上之下熹平元年(壬子,公元一七二年)


春,正月,车驾上原陵。
司徒掾陈留蔡邕曰:“吾闻古不墓祭。

起强圉协洽,尽重光大渊献,凡五年。


孝桓皇帝下永康元年(丁未,公元一六七年)


春,正月,东羌先零围礻殳祤,掠云阳,当煎诸种复反。
段颎击之于鸾鸟,大破之,西羌遂定。

起阏逢执徐,尽柔兆敦牂,凡三年。


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(甲辰,公元一六四年)


春,二月,丙戌,邟乡忠侯黄琼薨。
将葬,四方远近名士会者六七千人。

起强圉作噩,尽昭阳单阏,凡七年。


孝桓皇帝上之下永寿三年(丁酉,公元一五七年)


春,正月,己未,赦天下。


居风令贪暴无度,县人硃达等与蛮夷同反,攻杀令,聚众至四五千人。

起柔兆阉茂,尽柔兆涒滩,凡十一年。


孝质皇帝本初元年(丙戌,公元一四六年)


夏,四月,庚辰,令郡、国举明经诣太学,自大将军以下皆遣子受业;岁满课试,拜官有差。
又千石、六百石、四府掾属、三署郎、四姓小侯先能通经者,各令随家法,其高第者上名牒,当以次赏进。

起阏逢阉茂,尽旃蒙作噩,凡十二年。


孝顺皇帝下阳嘉三年(甲戌,公元一三四年)


夏,四月,车师后部司马率后王加特奴等,掩击北匈奴于阊吾陆谷,大破之;获单于母。


五月,戊戌,诏以春夏连旱,赦天下。

起旃蒙赤奋若,尽昭阳作噩,凡九年。


孝安皇帝下延光四年(乙丑,公元一二五年)


春,二月,乙亥,下邳惠王衍薨。


甲辰,车驾南巡。

起柔兆执徐,尽阏逢困敦,凡九年。


孝安皇帝元初三年(丙辰,公元一一六年)


春,正月,苍梧、郁林、合浦蛮夷反;二月,遣侍御史任逴督州郡兵讨之。


郡国十地震。

女痴妻病自堪怜,况更流离历岁年。


愿得时清目复朗,扶携同泛峡江船。

去年病目实已死,虽号为人与鬼同。


可笑家人作生日,宛如设祭奠亡翁。

鬼乡人世两伤情,万古书虫有叹声。


泪眼已枯心已碎,莫将文字误他生。

忆昨戊午寄东都,人事纷纷相见疏。


补官洛阳我西走,君理舟楫归江湖。


往来相失顷刻尔,坐使一别三年馀。

才子遇才子,每有怜才之心;美人遇美人,必无惜美之意。
我愿来世托生为绝代佳人,一反其局而后快。

不待教而为善为恶者,胎生也;必待教而后为善为恶者,卵生也;偶因一事之感触,而突然为善为恶者,湿生也;前后判若两截,究非一日之故者,化生也。

陈平封「曲逆侯」,《史》、《汉》注皆云:「音去遇。
」予谓此是北人土音耳。
若南人四音俱全,似仍当读作本音为是。

圣贤者,天地之替身。

予尝欲建一无遮大会,一祭历代才子,一祭历代佳人。
俟遇有真正高僧,即当为之。

凡物皆以形用,其以神用者,则镜也,符印也,日晷也,指南针也。

如何是独乐乐?曰鼓琴;如何是与人乐乐?曰弈棋;如何是与众乐乐?曰马吊。

闲人之砚,固欲其佳,而忙人之砚,尤不可不佳;娱情之妾,固欲其美,而广嗣之妾,亦不可不美。

古人四声俱备,如「六」「国」二字,皆入声也。
今梨园演《苏秦剧》,必读「六」为溜,读「国」为鬼,从无读入声者。
然考之《诗经》,如「良马六之」,「无衣六兮」之类,皆不与去声协,而协祝、告、燠。

才子而美姿容,佳人而工著作,断不能永年者。
匪独为造物之所忌,盖此种原不独为一时之宝,乃古今万世之宝,故不欲久留人世,以取亵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