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军城烟柳暮苍然,忽堕孤鸿棐几边。


今日子云仍问字,当时文举已忘年。


书来绣段难为报,家有青箱敢吝传。

曾醉扬州十里楼。
竹西歌吹至今愁。
燕衔柳絮春心远,鱼入晴江水自流。

望君挹取裒然首,为我迂回长者车。


璧玉已闻归间道,足音那复念逃虚。


卑微官职缘亲屈,眊氉情怀赖酒除。

地入长沙莫叹卑,竹萌径尺旧相知。


九重才复金门籍,万里先参玉版师。


契阔累年真负口,裴徊弥月未妨脾。

奔抚孤呻海上楼,药烟灯穗飒然秋。


岂期与物同疵厉,稍欲祈天赦缚囚。


症结竟窥囊底智,风光宛托剡中游。

楼壁车厢反复看,海云写影一黄冠。


围城馀痛支离骨,辟地偷生共肺肝。


中外声名归把笔,烦冤岁月了移棺。

同下龟山时,舟行篙参差。


夜投洪泽口,访问失所之。


不应一日力,解至淮阴祠。

遗墨持归走僮仆,想见开缄重薰沐。


百年珠玉慨沉埋,袖拂蛛丝光夺目。


遂令短纸一尺余,价压书巢三万轴。

我闻山阴道,应接靡馀隙。


古之会心人,咸于此躅踯。


每思造物怀,平分流峙脉。

白云绿树抱幽居,人境何年乍结庐。


樽酒迟君茵席上,披襟共话柳风初。

下车谁问百年人,定过桃源一问津。


无侮老成存古训,扬清激浊道之神。

两年此日此江滨,又迓向来归去宾。


兀坐茅亭竹应笑,林间不著送迎人。

黄金台下庄静父,啸弄云烟天尺五。


烹葵拉我远公社,错落芙蓉剑花吐。


经年作客咸阳东,浩歌击筑飞长虹。

席帽戴残阳,翩翩白面郎。


登龙年尚少,系马日偏长。


万卷窥藜阁,双钩合草堂。

猩屏画了。
掩绯帔两重,薰风开早。
比似洛花,叠叠楼台,仙云绕。

柳条待腊,甚卷帘、西风未损寒葩。
晴爱冬暄,艳含秋色,分明栗里人家。
晚香愈佳。

筋力风情,笑白傅、刚与仆同。
祇微欠、玉容蛮素,添画屏风。
生计百家分禄米,驿程千里走诗筒。

辛勤场屋。
未遇知音甘陆陆。
诏录遗忠。

常思吾老及人老,归省情知许出山。


去日自辞星子石,计程应到庾公关。


法门有子皆他子,膝下承颜忆别颜。

一年才得两封书,桃雨霏霏柳雨疏。


吴峤夕阳投寺晚,锦江归鸟啭檐初。


迢遥客路饶新语,寂寞家山掩敝庐。

移得桃花近竹扉,一般景物昔人非。


白猿夜夜千峰切,红雨年年二月飞。


金阁俨临西子面,玉容长映老僧衣。

尽日廉纤雨。
寒意时侵庭户。
过了端阳,裁缝尚迟衫纻。

讲舍宵闻弦管,支筇日傍湖山。
樱桃如火照衰颜。
当时事,不共暮潮还。

烛影送寒,吟笺呵粉,前游欢事何许。
瘦筇支万里,好语萦千古。
怀沙任君自赋。

才自北泉来,又向南泉去。
北圣南贤两中之,垢净心忘虑。


欹枕看江流,随意行花坞。

多年燥吻苍苔砌,秃尽江南石上毫。


五色蛮笺犹有剩,一拳端砚岂胜劳。


萧斋幸预谈宾末,谢墅深降奕思高。

岁穷常鲜裕,人老更多悲。


白日无闲客,青山有了时。


乾坤马迹满,风雨鹤巢危。

银河枕上客星来,残梦西窗水鸟啼。


身入布衾如卧雪,当年曾泛戴公溪。

王觐十五载,归来稀旧交。


我鬓昔已华,今兹固宜凋。


去国甫重五,还家倏登高。

平生翰墨箕裘,误蒙獬豸分司早。
登车揽辔,风烟万壑,连云鸟道。
五载归来,中台无事,江南芳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