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流水不还剡,落花终到鄞。


偶逢归峡客,乃是寄书人。


古刹藏山志,他生结愿因。

山甫病归峡,僧言药有瘳。


自怜三岁长,多白几分头。


水鸟工吟夜,阴蛩苦话秋。

元子经邦赋,潘郎执法公。


宁知万里外,相见一亭中。


潮退沙痕白,春还海气红。

易水东流朔雁飞,孤城阻绝几斜晖。


共忧铁马书难达,应讶渔阳人未归。


大野暝烟沉汉垒,乱山秋雨滞戎衣。

久蓄冠军才,利器尤凛烈。


岂知斗牛光,即是丰城铁。


应久跃天衢,沉郁气乃结。

南溟雷雨动蛟龙,时节天心有至公。


只见出头凌佛祖,更无退席让英雄。


微生究过毛难擢,宝镜羞人态未工。

当头正位绝跻攀,奴隶那能入此间。


却似过鸿难寄树,恰如啸虎已忘山。


多时拚定无容说,彻底承当只等闲。

多时共住不知名,七十霜螺尚阅经。


从此壁间无点画,抬头空阔眼尤清。

城中苦雨坭活活,花栏苦雨青苔滑。


老僧双展抱石行,蜡色未净先遭跶。


跶时顾石不顾头,天仓地角血并流。

汝读圣贤书,当学圣贤理。


理虽深无极,散在日用耳。


醒心体高堂,束意遇近事。

食饭不如齐鲁客,骑驴那数广南蛮。


一头到地敲钟杵,两脚朝天笔架山。


争觅高坡先上镫,忽逢低坳即愁颜。

金鎞触处眼光差,若个人堪赖克家。


遍地已无椎拂久,匝天空有水云赊。


轻烟漾柳丝难驻,滑雨封坭路觉遐。

黄昏清昼愿空违,此事那堪再辱之。


忍住法中当法坏,久知人患是人师。


狮王舌上狐涎溅,虎步蹄惊驽足移。

琉璃厂东大宅有朱藤,新城诗老渔洋居。
献纪文达直西苑,乃以槐西名其所著书。


嘉道儒宗阮太傅,生晚未见见此宣南庐。

示病毗耶金粟影,出山五祖金仙相。


神妙通灵顾虎头,白莲香火空诸妄。


腊中发药补衰朽,扶杖清风看花柳。

数烛知归日,思家似老人。


此凡三锁宿,今复一经旬。


猛着棋销日,深凭酒送春。

集英今日事,全似戊辰春。


文彩窥多士,游从忆故人。


抗旌浮海角,舣棹即河漘。

除却文章无嗜好,世无朋友更凄凉。


诗人枉向汨罗去,不及刘伶老醉乡。

宵人本是山泽臞,涉世政坐饥寒驱。


五年黄阁事何补,种作老病丛孱躯。


滦京归来十浃日,药裹不可离须臾。

汉家作宫法紫微,金铺玉户明华榱。


甄官陶瓦极能事,铅丹细捣咸阳泥。


一朝神雀去不返,秋风禾黍惊离离。

四世通家几阅年,吴山楚水邈风烟。


却惭间岁双旌过,不及中林半刺传。


二妙喜看承鲤学,三湘遥此寄鸾笺。

江左诗人丁叟在,淮南木落看青山。


寻僧野寺秋风去,送客溪船夜月还。


八口艰难新歉后,廿年落魄醉吟间。

双峰矗天佛头碧,双峰插地沧海黑。


道人入山化作雨,蓝玉亭边深一尺。


光明白氎红鬘衣,说法香南连雪北。

自闻蓬莱山,大林夹长峦。


上生瘿藤萝,下生荆榛菅。


仰不见天日,藏蓄雾雨寒。

淑景曜灵晨,习习煽谷风。


阳和回大地,柘荄发昭融。


君子秉危节,蹇蹇矢匪躬。

曾闻逢比犯婴鳞,今日天留不死身。


哕凤欣看来草野,寒蝉足可愧簪绅。


千秋义激关师友,五夜铭心泣鬼神。

未回天怒雪霜纷,洒血陈词叫帝阍。


任戆久能容汲黯,免冠故敢救朱云。


风传太学幡犹立,名动宸旒草莫焚。

不欲全求似,萧森态转真。


缘风微作势,邀月澹传神。


叶密留云宿,丛幽借石邻。

病亦诗中料,于君未可除。


游贪听瀑响,住爱伴云居。


采药增新课,裁方检异书。

饱饫西山翠,应知病骨苏。


登高夸小健,照水试新癯。


习静观禅定,消闲写画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