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子曰:“吾犹及史之阙文。
”是知史文有阙,其来尚矣。
自非博雅君子,何以补其遗逸者哉?盖珍裘以众腋成温,广厦以群材合构。

孔子曰:“唯名不可以假人。
”又曰:“名不正则言不顺,”“必也正名乎!”


是知名之折中,君子所急。
况复列之篇籍,传之不朽者邪!昔夫子修《春秋》,吴、楚称王,而仍旧曰子。

昔《尚书》记言,《春秋》记事,以日月为远近,年世为前后,用使阅之者,雁行鱼贯,皎然可寻。
至马迁始错综成篇,区分类聚。
班固踵武,仍加祖述。

夫书之立约,其来尚矣。
如尼父之定《虞书》也,以舜为始,而云“粤若稽古帝尧”;丘明之传鲁史也,以隐为先,而云“惠公元妃孟子”。
此皆正其疆里,开其首端。

上古之书,有三坟、五典、八索、九丘,其次有《春秋》、《尚书》、梼杌、志、乘。
自汉已下,其流渐繁,大抵史名多以书、记、纪、略为主。
后生祖述,各从所好,沿革相因,循环递习。

孔安国有云:《序》者,所以叙作者之意也。
窃以《书》列典谟,《诗》含比兴,若不先叙其意,难以曲得其情。
故每篇有序,敷畅厥义。

《春秋左氏传》每有发论,假君子以称之。
二《传》云公羊子、穀梁子,《史记》云太史公。
既而班固曰赞,荀悦曰论,《东观》曰序,谢承曰诠,陈寿曰评,王隐曰议,何法盛曰述,常璩曰撰,刘昺曰奏,袁宏、裴子野自显姓名,皇甫谧、葛洪列其所号。

夫刑法、礼乐、风土、山川,求诸文籍,出于《三礼》。
及班、马著史,别裁书志。
考其所记,多效《礼经》。

盖谱之建名,起于周代,表之所作,因谱象形。
故桓君山有云:“太史公《三代世表》旁行邪上,并效周谱。
”此其证欤?


夫以表为文,用述时事,施彼谱牒,容或可取,载诸史传,未见其宜。

夫纪传之兴,肇于《史》、《汉》。
盖纪者,编年也;传者,列事也。
编年者,历帝王之岁月,犹《春秋》之经;列事者,录人臣之行状,犹《春秋》之传。

自有王者,便置诸侯,列以五等,疏为万国。
当周之东迁,王室大坏,于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。
迄乎秦世,分为七雄。

昔汲冢竹书是曰《纪年》,《吕氏春秋》肇立纪号。
盖纪者,纲纪庶品,网罗万物。
考篇目之大者,其莫过于此乎?及司马迁之著《史记》也,又列天子行事,以本纪名篇。

古者言为《尚书》,事为《春秋》,左右二史,分尸其职。
盖桓、文作霸,纠合同盟,春秋之时,事之大者也,而《尚书》缺纪。
秦师败绩,缪公诫誓,《尚书》之中,言之大者也,而《春秋》靡录。

三、五之代,书有典、坟,悠哉邈矣,不可得详。
自唐、虞以下迄于周,是为《古文尚书》。
然世犹淳质,文从简略,求诸备体,固已阙如。

自古帝王编述文籍,《外篇》言之备矣。
古往今来,质文递变,诸史之作,不恒厥体。
榷而为论,其流有六:一曰《尚书》家,二曰《春秋》家,三曰《左传》家,四曰《国语》家,五曰《史记》家,六曰《汉书》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