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列藩环王都,遂分东西道。


统制连别京,守臣多硕老。


外台持权纲,才具必美好。

城里惟楼尽见山,使君小筑可三间。


弓旌招莫返长往,炉灶坏方求大还。


及菊未荒归栗里,有芝堪茹老商颜。

请告烦开许,循衰分退藏。


病淹三折臂,愁热九回肠。


冻酌思同釂,仙丸得遍尝。

正叨清级忽从戎,况与燕台事不同。


开口谩劳矜道在,抚膺唯合哭途穷。


操心未省趋浮俗,点额尤惭自至公。

仙吏县鱼挟佩赊,棘槐日仄出西衙。


起笼彩辔垂归马,独抱丹书坐落花。


笑向烛边求缓议,泣从车下发深嗟。

阴风吹火火欲燃,老枭夜啸白昼眠。


山头月出狐狸去,竹径归来天未曙。


黑松密处秋萤雨,烟里闻声辨乡语。

斋馆清寒旧所持,水符尝调惠山漪。


入从殿陛争三尺,出付蛟鲸讵一麾。


细绕池风闻菡萏,平分苑月醉鸬鹚。

专城奏课有光辉,两世承恩曳锦绯。


钟鼓鸡人双阙晓,殿廷鸾字五函飞。


高门正好过宾从,载道今闻有是非。

躬耕既喜陪明主,列宴兼荣享大庖。


苍帝青阳临左个,朱犁黄犊引南郊。


筵前瓮盎归馀沥,马后蹄肩带割肴。

君到刘坟草未长,解将佩剑挂刘郎。


空橐屡归苏季子,遮道争呼白孟尝。


水掌乍肥凫正贡,泥头未破酒先香。

长安街上尘如雾,葛布眼眼风难度。


归来扫溷索长笺,一束溪藤沈刑部。


墨浆五合饱苍蝇,刺叶藤花扫不成。

长沙太守西曹吏,从在南都数往还。


旧日为郎俱白首,今朝称寿对青山。


万松夹道将成石,一水当阶恰抱环。

人多骢马客,君惬白云司。


棘署了公事,梅花作雪枝。


带宽知懒在,马重觉尘随。

沈郎之貌古不妍,满怀清思如涌泉。


手中墨竹风袅袅,坐我一片潇湘天。


贪愁吟鬓洒霜雪,已觉纱帽随风偏。

路岐人不见,尚得记心中。


月忆潇湘渚,春生兰杜丛。


鸟啼花半落,人散爵方空。

暇日联镳共暑鏖,冰吾瓜李雪吾醪。


楼前一水佳人士,眼底千山儿女曹。


朝士西湖正絺绤,将军北塞更弓刀。

书有米之雄,而无米之略。
复有董之整,而无董之弱。


义之后一人,舍照谁能若。

冑子何多士,明公特妙年。


诗书师法在,簪绂相门传。


曳履星辰上,分光日月边。

自爱陈家好弟昆,季方才调更无伦。


旧看冰檗能持法,新着金绯稳称身。


邺水楼台横绕晋,太行关树远浮秦。

举世重文雅,夫君更质真。


曾嗟混鸡鹤,终日异缁磷。


词赋离骚客,封章谏诤臣。

道路五千里,门阑三十年。
当时携手人,今日无半全。


咏题官舍内,赋韵僧房前。

侬家云水本相知,每到高斋强展眉。


瘦竹亸烟遮板阁,卷荷擎雨出盆池。


笑吟山色同欹枕,闲背庭阴对覆棋。

满朝忠恕更谁知,家有西京小杜书。


扬子清贫安甔石,于公阴德大门闾。


虽嗟平进鶱腾晚,正值中兴选擢初。

诏跸南来首赐环,清名谁不仰高山。


独操廷尉平反柄,徐步文昌侍从班。


曾子哀矜情得后,皋陶明允罪疑间。

汉庭黄绶吏,西省白云司。


岂谓为郎久,犹言出守迟。


云霄悬锡履,江海入褰帷。

寻幽西去路非赊,回首红尘事可嗟。


不待鸾骖并鹤驾,便分人世与仙家。


几函道藏金壶墨,一片秋容玉井花。

通籍念无补,先庐获归休。


所忻三载间,暇日从公游。


城中十亩园,颇复依清流。

夫子道中庸,谁言世不容。


山河开正气,江海辱高踪。


竹素期千载,梅花又一冬。

国难逢骄虏,时危惜俊才。


盐车在泥淖,骐骥亦悲衰。


片月清秋照,商风一夜来。

脊令原隰晓霜清,季子嗟行不自宁。


归梦时环北斗极,相辉犹隔太微星。


源流淮水占何远,羽翼西山药最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