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深岩千载,有青猿苍玃,化为异物。
不受秦鞭驱入海,阻险凭幽坚壁。
离立排云,玲珑削玉,坚瘦欺冰雪。

楚国春花伤客情,台居频梦秣陵城。


名山忽向殊方得,客路如从故里行。


碧水护田生野兴,黄鹂穿竹送歌声。

珠帘不卷。
燕子归来晚。
惟有幽花长作伴。

此夜月明胜月半,可怜衰病自攲眠。


窗前树子如人影,渺渺羁雌叫渚田。

湖上青山得共分,映空摇漾绿生文。


下蟠或有蛟龙窟,高踞疑空虎豹群。


雨后爱看封碧藓,月明如见吐游云。

老去谁能更少年,此来相对亦欣然。


人间白日无绳系,炉里金丹有诀传。


秋水芦花三亩宅,西风鹤唳五更天。

碧岭穹林相倚倾,隔溪啼鸟唤春晴。


松间石上堪题句,怕有人来识姓名。

离离四五百竿竹,落落二三千尺松。


深结秋阴应憩鹤,高蟠云气欲成龙。

南园旧竹困支离,移过墙阴雨更宜。


落落出群看两个,萧萧交翠待千枝。


荒苔古石清闲地,细草虚庭隐士诗。

渡岭望平田,人家隐翠烟。


村墟自鸡犬,风物似神仙。


晚树依沙立,秋粳带水眠。

雨收馀润散晴皋,岸曲篱前首重搔。


不恨孤花春后少,最怜疏笋夜来高。


市声隔水销尘滓,鸟影空山落羽毛。

点点草际梅,横斜风弄影。


秋老揫敛时,而复有此景。


天地欲回春,不碍霜露冷。

翠麓转危径,清涟媚方池。


钟鱼鸣宝坊,窣堵高不危。


凭轩眼力尽,晴色烟凄迷。

灯火凉秋夜,空山雨到檐。


吹声初甚少,落势近频添。


篱菊丛丛润,畦蔬种种沾。

梦仙路杳。
壶天初养娇小。
旋洗露花,金井清晓。

春阴澹沲绿杨津,两岸风来不动尘。


一日船窗见桃李,便惊身是卧游人。

徐州驿里萧萧竹,好手应难入画图。


北客南来初见此,不胜清思绕江湖。

楚楚青年子,明明玉树枝。


少仪须读礼,多识贵闻诗。


乔木云霄迥,良苗雨露滋。

沿洲杜若,蔽石江蓠,荒庙幽馨惹。
细花开向无人处,几点自成风雅。
嫣红淡赭。

昔为扁舟客,益觉此生浮。


逮今邮亭役,重膇仍百忧。


嗟予何所可,归去无田畴。

二月风光着意看,莫思旅食久艰难。


林间莺喜绵蛮语,水畔花愁料峭寒。


游子牵衣拦道饮,美人携瑟上楼弹。

夜雨溶溶点嫩黄,朝来淑气媚红妆。
薰风尽扫狂蜂蝶,独倚朱栏一片香。
秋来雨足溢方塘,华屋临流四面凉。
风飐圆荷翻翠盖,水涵芳蕊艳红妆。
淡烟难掩天真色,薄日时烘自在香。
几岁江南树,高秋洛涘园。
碧姿先雨润,红意后霜繁。
影叠光风动,梢迷夕照翻。
槟榔池上芭蕉雨,更种垂杨十六株。
中有玉堂萧散吏,检书正对《辋川图》。
沣水桥西小径通,好山如画倚晴空。
禅关欲扣知何处,隐隐钟声紫翠中。
忆昨在江都,联君城一曲。
我家百色无,唯有数竿竹。
琅玕净相倚,萧洒意常足。
屐声何土遣瞿昙,示病溪翁为扫庵。
檐葡香中一盂饭,不妨归去饱同参。
可恨封姨妒双玉,飘残羽袂委泥涂。
香馀江路诗传甫,影落孤山仙去逋。
桃李儿曹从后我,竹松朋友肯疏吾。
萧萧劲竹古君子,凛凛孤梅节妇人。
不作东风蝴蝶梦,短篱流水一家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