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闻说君家好弟兄,穷乡相见眼俱青。


偶同一饭论三益,颇为诸生醉六经。


山邑已催乘传马,晓窗犹共读书萤。

来书云:“有引程子‘人生而静,以上不容说,才说性便已不是性。
’何故不容说?何故不是性?晦庵答云:‘不容说者,未有性之可言;不是性者,已不能无气质之杂矣。
’二先生之言皆未能晓,每看书至此,辄为一惑,请问。

来书云:“今之为朱、陆之辨者尚未已。
每对朋友言,正学不明已久,且不须枉费心力为朱、陆争是非,只依先生‘立志’二字点化人。
若其人果能辨得此志来,决意要知此学,已是大段明白了;朱、陆虽不辨,彼自能觉得。

来书云:“致知之说,春间再承诲益,已颇知用力,觉得比旧尤为简易。
但鄙心则谓与初学言之,还须带‘格物’意思,使之知下手处。
本来‘致知’‘格物’一并下,但在初学未知下手用功,还说与‘格物’,方晓得‘致知’。

来书云:“事上磨炼。
一日之内,不管有事无事,只一意培养本原。
若遇事来感,或自己有感,心上既有觉,安可谓无事?但因事凝心一会,大段觉得事理当如此,只如无事处之,尽吾心而已。

来书云:“凡学者才晓得做工夫,便要识认得圣人气象。
盖认得圣人气象,把做准的,乃就实地做功夫去,才不会差,才是作圣工夫。
未知是否?”

先认圣人气象,昔人尝有是言矣,然亦欠有头脑。

来书云:“上蔡尝问天下何思何虑。
伊川云:‘有此理,只是发得太早。
’在学者功夫,固是‘必有事焉而勿忘’,然亦须识得‘何思何虑’底气象,一并看为是。

吴、曾两生至,备道道通恳切为道之意,殊慰相念。
若道通,真可谓笃信好学者矣。
忧病中会,不能与两生细论,然两生亦自有志向,肯用功者,每见辄觉有进,在区区诚不能无负于两生之远来,在两生则亦庶几无负其远来之意矣。

忆昔晋时顾虎头,能画声名塞穹昊。


千载而下继者谁,君之耳孙字周道。


江南山连沧海岛,水远山长愁绝倒。

白鹤栖青松,愿与人世违。


松高风露寒,却向人间飞。


江湖无稻粱,岁莫将畴依。

贪得无厌者,应难共此居。


炉中姹女药,案上老君书。


花竹庭阶洁,风烟户牖虚。

金陵见月送周郎,心如月圆性如光。


我将心性托明月,随子去照和川阳。

洞玄道士周方外,昨到宣华绝顶回。


岩上欲寻山橄榄,忽逢虎迹却归来。

万金家信隔秋冬,欲往谁能化鸟工。


迁客何为未幽死,直缘君有古人风。

谁言匡阜远,亦似石城西。
观主今何去,殷勤过虎溪。
梅花和靖宅,此处住来清。
肯以诗为事,终于世有名。
山空丹鹤老,湖净白鸥明。
亲见乌衣竹马年,如何便学草楼仙。
长安名利非真趣,好趁春膏种玉田。
文章方伯早悬车,喜挹清风步二疏。
好水好山供大隐,非村非郭足幽居。
一缸绿蚁新醅酒,万轴牙签旧赐书。
司户谩怜称画绝,都官翻讶坐诗穷。
也知困顿尘埃里,何似栖迟草泽中。
江日荒荒连野白,枫林槭槭带霜红。
罗浮欲雨天突兀,暮云晚山辨不得。
不知一夜云化水,洗出东南半天碧。
二樵山父黄葛衣,踏晓独开山上扉。
汉皇雄略河效灵,《瓠子歌》罢梁楚宁。
咄哉黄金独不成,算缗四出天下惊。
乃知二者难合并,何况区区之编氓。
脱屦白石上,濯足清泉中。
悠然天际想,木末生微风。
洞锁千峰紫气蒸,峭厓珠瀑乱漰腾。
道人结屋云深处,自捣茶油供佛灯。
仙骨清泠道气浓,饵芝深建栝苍东。
醉游鳌顶三山绿,吟对神炉九转红。
千古遗音生指下,一天星斗在壶中。
道人妙推算,未知谁赏音。
章泉谨许可,赠之五字吟。
老我已无用,穷通总无心。
道人邀我饭胡麻,半日清闲得远家。
多少欲来无路问,空于洞口觅桃花。
气升期汗漫,世法一黔娄。
启钥因师旨,咀芝从祖求。
肆言谐律吕,不梦本精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