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心地正花放,五叶逐根随。


共修般若惠,当来佛菩提。

心地邪花放,五叶逐根随。


共造无明业,见被业风吹。

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撰并书篆。


佛以大慈悲,随机说法,为世舟航,所以付嘱其徒者摄为五分:曰素呾缆则阿难受持;曰毗奈耶则邬波离受持;曰阿毗达磨则迦多演那受持,即所谓经律论也;曰般若、曰陀罗尼,则付之文殊、普贤二大士,其教虽殊,其觉悟群迷则一而已。
佛灭度后二千余岁,有修其教者曰广裕,实通经律论藏,蔚然为四众所宗。

白头居士对禅师,正是楞严三昧时。

欲随流水去幽栖,喜伴归云入虎溪。


深谢陈蕃怜寂寞,远飞芳字警沉迷。

降陟虽疲迹,眺览用怡心。


心怡体自调,支策探道林。


是时春初暮,遥绿结屯阴。

苦无道民好,披缁礼远公。


劳师破吾执,所破随亦空。


饭罢了无语,趺坐苍山中。

秋江战寒飙,一叶纵横走。


船子有伎俩,舵柄时在手。


借问自渡者,还能渡人否。

东是和尚矶,西是道士洑。


那能教小姑,不就彭郎宿。

东坡夙世乃戒老,次律前身为永师。


一念参差成此错,百忧钟萃使知非。


我生已约渡南海,今日岂知还北归。

茫茫天地入边州,九死孤僧泪未收。


宝掌依然随竹杖,图澄何必谢沙鸥。


雁归辽海书难寄,月出天山望便愁。

布帽羊裘好自持,六朝如梦不堪悲。


关山尚有秦时月,烟水聊歌楚客词。


莫厌天花随玉麈,何妨霜鬓老燕支。

抵掌女娲前功捐,鍊石力尽还霣天。


怒飞十有八万里,掷陷彭蠡三重渊。


藏山于泽信有力,愚公欲移重万肩。

平沙漠漠雁翩翩,风弄菰蒲水拍天。


短艇得鱼撑月去,一声渔笛破寒烟。

峨峨双髻山,瀑布泻云间。


尘世自疑水,禅门长去关。


茯神松不异,藏宝石俱闲。

大沩清复深,万象影沈沈。


有客衣多毳,空门偈胜金。


王侯皆作礼,陆子只来吟。

当年舟子吃拳时,失脚波涛万丈危。


归去好寻休歇处,莫教再被八风吹。

十首新词寄我时,净名手段我独知。


解将没孔铁锤子,打就无声金盏儿。


言外翻腾闲曲调,劫前拈弄古钤锤。

云中种出火莲华,到底东堂是作家。


伏手骨挝腰下剑,笑人家具手中蛇。


三玄戈甲徒心乱,五位君臣莫眼花。

多谢堂头远赐书,惊人才笔我难如。


承当禅髓心无愧,供奉佛牙力有馀。


幼子可袭先父业,游人却到旧时居。

东林枝胜桂林枝,不惜甘泉济旱时。


铁额钢头含笑面,可人能字更能诗。

昔日文殊曾复宿,当年聪老可重来。


此山便是真佛窟,何必区区礼五台。

沙鸥睡稳,雨声惊起,竹里双扉开合。
南屏一缕白云生,早失却、雷峰残塔。

青苔妨屐,黄柑伴茗,松老应同僧腊。

恨杀毛锥久不灵,特分二辈到禅扃。


难书八万四千偈,只写波罗一卷经。

江湖随处募金缯,笑我真成在舍僧。


投刺于人如托钵,结庐付尔好传镫。


名山半作招提院,法界宜参最上乘。

四十年前汗漫游,一门裙屐尽风流。


狂磨石壁题诗草,醉唤山僧榷酒筹。


盛会无如同气乐,名区只是劫灰愁。

一代文章道德高,源开苏海接韩潮。


大名岂藉亭为重,遗爱应如社不祧。


薄采蘋繁供野祭,补栽松竹护疏寮。

环滁山色锁重重,破晓遥闻古寺钟。


新笋怒穿城脚出,野花香扑马头浓。


悬崖飞瀑僧承笕,幽谷留春鹿养茸。

晚节闻君道趣深,结茅栽树近东林。


禅师几度曾摩顶,高士何年更发心。


北渚三更闻过雁,西城万木动寒砧。

恸器论时事,幽居祇杜门。


自然忧未弭,那不眼潜昏。


火齐终无颣,泉沙暂有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