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凉云日夕生,寒风逗秋雨。
况此摇落时,复送故人去。
飞锡竟何之,遥指广陵树。
笑别成沧海,怜君复浪游。
几年京口雨,长夜白门秋。
疲马将人老,寒关共月愁。
年来长下狱,不负狱中灯。
此地人谁到,怀师道益增。
敢无惭羑里,犹恐愧孙登。
亭前池水生莲花,亭中老禅方结跏。
双枝作供净瓶里,仿佛玉井衔丹霞。
世上莲花亦常有,玉堂不比丹青手。
娑罗室内早春初,经卷香花礼佛馀。
终日更谈言外法,十年不寄蜀中书。
夜深雪殿当空白,月落风楼近竹虚。
上人自有荆山玉,岂爱骊龙颔下珠。
杨柳湖边天未晓,偶随孤棹落西吴。
数声钟罢木鱼鸣,不管桑田几变更。
惟有西来意无限,一溪寒玉照人明。
觉来何处有莺鸣,寒碧山中正五更。
遥想高人思我处,霜华月色半窗明。
冷云和衲定,悟到觉身轻。
地静人偏胜,山空水亦灵。
独坐孤峰颠,终朝无过客。
一啸心自闲,群魔气应索。
池清月更明,风静叶还落。
白云招我归,清泉濯我足。
闲将贝叶书,遥对青山读。
童子拾松花,邻翁分野蔌。
山阴别后道偏腴,海上归来兴不孤。
短杖看云怀鹫岭,扁舟载月度鸳湖。
岂无大士同香饭,会有神龙献宝珠。
回首扶桑若个边,春风万里上归船。
神龙馈供云迷海,仙女吹花月在天。
密意西来端有得,新诗东去岂无传。
十年问法天王地,万里乡山碧海东。
雪室有禅传鼻祖,蒲帆无恙转秋风。
潮连蓬岛晴云白,霞拥扶桑晓日红。
梅花报春信,竹外香风吹。
青山与世隔,幽意何人知。
冰霜政严洁,云石相因依。
千峰梅雨歇,绕舍流泉音。
万物各有适,孤云独无心。
时歌少林曲,还共寒山吟。
佛日西倾祖印隳,珠沈丹沼月沈辉。
影敷丈室炉烟惨,风起禅堂松韵微。
只履乍来留化迹,五天何处又逢归。
师离㴲水动王侯,心印光潜麈尾收。
碧落雾霾松岭月,沧溟浪覆济人舟。
一灯乍灭波旬喜,双眼重昏道侣愁。
鱼龙未变志常存,变了还教海气浑。
两眼不曾窥小水,一心专拟透龙门。
千回下网终难系,万度垂钩誓不天。
上方传佛灯,名僧号鉴真。
怀藏通邻国,真如转付民。
早嫌居五浊,寂灭离嚣尘。
胜地开莲宇,山川两岸分。
启窗全纳日,扫榻半留云。
钵静蛟龙卧,钟圆昼夜闻。
迢迢海阔烽烟远,虞苑深秋一棹还。
手拂寒云归野径,窗开明月认前山。
孤峰扫榻藏高影,万木横桥断俗闲。
半壁飞花照佛灯,石幢不动自崚嶒。
松檐百尺浑巢鹤,竹榻一庭惊定僧。
如此山川常欲睡,故将心目夜重登。
鼎湖深处即西方,寿佛由来不可量。
度尽世间方满愿,吾师一念与天长。
皈依遥望海三峰,灯燄相传岸岸通。
半偈但聆无语处,灵山消息共从容。
最高峰顶白云飞,狮子行游伴侣稀。
华首台前流水绕,曹溪一滴雨花霏。
水穷云起思悠悠,鹫岭云生山上头。
一自明星曾起悟,至今阶级了无求。
息影久闭关,烟景隔城市。
山色不到门,鸟音少入耳。
兹来扣禅扉,风物何清美。
公车留滞已多年,卞璧逢时镜复圆。
雌守何妨居众后,功成毕竟伏天前。
丹头九转迎仙至,文笔七层得宝还。
青牛去后几千年,紫气东来今再圆。
笔彩空中分造化,云峰象外剖天前。
松风瑟瑟和笙奏,川月弯弯依水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