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只得流霞酒一杯,空中箫鼓几时回。


武夷洞里生毛竹,老尽曾孙更不来。

少读封禅书,始知武夷君。


晚乃游斯山,秀杰非昔闻。


三十六奇峰,秋晴无纤云。

凡人陆行则劳,水行则逸。
然游山者,往往多陆而少水。
惟武夷两山夹溪,一小舟横曳而上,溪河湍激,助作声响。

饮马九曲溪,遥望武夷峰。


长林抱回合,丹崖造空蒙。


浮晖澹寒翠,水木皆曼容。

师与雷居士,寻山道入闽。


应将熊耳印,别授武夷君。

万叠仙山里,无缘见有缘。


红心蕉绕屋,白额虎同禅。


古木苔封菌,深崖乳杂泉。

百里遵鸟径,蓬征信邅回。


暝依渔樵宿,似过黄金台。


缺啮心未理,寥寥夜猿哀。

双峡凌虚一线通,高巅树果拂云红。


青天万里知何限,也伴藤萝锁峡中。

征轩欲作武夷游,先借图经次第求。


须信神仙真窟宅,故令峰岫巧雕锼。


四时花木千岩秀,一水波澜九曲流。

百里云山碧玉林,雕锼融结见天心。


幔亭会散笙箫远,天柱风高烟雾深。


画鹤独留青嶂表,林花常发紫岩阴。

武夷山中毛竹多,神君一去奈山何。


松风犹带琅璈响,散入遗音作棹歌。

云岩岩下聘君家,长记宵谈到曙霞。


今日陇头谁洒饭,鹧鸪啼老白桐花。

十年无梦得还家,独立青峰野水涯。

投簪寻羽客,山水慢亭清。


九曲烟霞色,数峰钟磬声。


还丹飞九转,仙箧受长生。

太液芙蓉,浑不似、旧时颜色。
曾记得、春风雨露,玉楼金阙。
名播兰馨妃后里,晕潮莲脸君王侧。

回薄湍流漾翠岑,夷犹一舸纵幽寻。


幔亭落日笙箫远,毛竹连云洞府深。


似有碧鸡翔木杪,谁将丹鹤写岩阴。

千崖楼阁湿青红,一水盘回万壑通。


不为风烟有佳色,紫阳道气在山中。

步步移舟步步迟,一回转盼一寻思。


相看此老终无语,抒写吾心却有诗。


树色苍苍含别恨,溪流送送出晴漪。

四十年来劳梦想,一杯今始识真容。


沿流莫遏穷源兴,老我堪寻若个峰。


仙子迹深山间寂,棹歌声断翠蒙茸。

武夷无上路,毛径不通风。


欲共麻姑住,仙城半在空。

薄暮到名山,山晴似放颜。
白云依洞宿,明月伴人闲。
石立孤高节,溪流九转丹。
敲门报有山中使,新从武夷下九曲。
高人犹在幔亭间,缥缈烟霞三十六。
秋阴猿鹤解相留,日宴群仙酣未足。
融结山川凿混元,谁为窟宅遗神仙。
三千曾会幔亭客,十六仍标洞府天。
崖有珍苞不缘种,棺遗清骨莫知年。
一溪秋水碧溶溶,逆掉扁舟溯晚风。
卧看峰峦耸奇势,心疑造化炫殊功。
宾云曲断笙箫远,机石苔荒组织空。
访寻仙迹览群峰,诘曲清溪两桨通。
幡念不成秋后约,独游还与未来同。
心爱仙山役世缘,乘轺欲去谩留连。
更祈秋日停羲驭,莫遣回头怨暝烟。
溯溪游览绝尘纷,看尽奇峰过所闻。
昔日幔亭何处是,寂寥空想武夷君。
才入仙源景渐嘉,回头顿觉世尘赊。
幔亭幻迹人争羡,天柱高峰我独夸。
碑刻尚留秦岁月,石坛犹有汉烟霞。
吴钩万里羡雄飞,海内才名自陆机。
大隐屏前揽秋色,七闽词赋益光辉。
南征闻尔武夷游,药裹琴囊一叶舟。
此去曾孙迎太姥,幔亭车马莫淹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