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掩涕发陈编,追思二十年。


门生今白首,墓木已苍烟。


报国如乖愿,归耕宁买田。

我召公先到,公归我亦行。


三年如梦尔,一笑可怜生。


野店缘山去,春风并辔轻。

甫尔丞农扈,翩然牧剑津。


诸公谁不相,有子几何人。


气节霜馀凛,辞章玉样新。

寒食二月三月交,红桃破颣柳染梢。


阴晴不定野云密,黕黕鼓声湖岸坳。


使君千骑出南圃,歌吹前导后鸣铙。

异时连佩汉鱼符,两奏殊庭报政书。


黄屋要闻当日句,朱幡又拥使君车。


风流举世推前辈,文采须公侍禁庐。

江湖南北寄飞蓬,叹息流光俯仰中。


千里月明人念远,一年春事水流东。


惊心存没风花转,阅世悲欢梦境空。

画船椎鼓忽东浮,留幕宾从候舳舻。


宫里铜鱼勘门钥,府中银兔合军符。


鸣驺苑路人千骑,送客河桥酒百壶。

苍龙大火明堂分,原庙离宫万乘居。


五帝遗声在名颂,三公出使用安车。


去思尚想多耆老,条教只烦读旧书。

五羊城里半诗仙,袂接神交三十年。
绿发张生最年少,好来抄我紫霞篇。
符分铜虎寄专城,新驾朱轮岭表行。
八桂瘴云迎五马,二江岚月引双旌。
中和歌乐职,出牧拥朱轓。
吴楚诸封大,江湖一岳尊。
紫宵开石室,白鹿饮泉源。
两江资控遏,南去楚庭开。
马退茅亭在,龙穿郁水来。
玉符临骆邑,铜柱画交台。
送客长安道,鸣驺忽解携。
关通都峤外,江入夜郎西。
候馆过铜柱,公庭下锦鸡。
露冕粤西封,麟符出九重。
人知廉叔度,学似郑司农。
乡廪今馀谷,山城半是榕。
郎宁荒绝不堪栖,游客思乡转路迷。
千岭骤昏知瘴起,四时不断有猿啼。
编氓半是居蛮峒,行路相言避毒溪。
腊尽寒梅映雪敷,邮亭浊酒赋骊驹。
几年南国皆清署,此日西陲暂远途。
领袖纪纲原法从,度支财赋旧司徒。
几载频烦领度支,主恩南顾念荒疲。
朱幡夹道来千骑,竹马临江导两麾。
入境可知凰并集,分岐徒羡鹤相随。
金天高迥霜日晶,原田靡靡黄云平。
老农携馌坐田首,梨枣缀树光晶荧。
儿童笑呼驱鸟雀,落日村巷多欢声。
越江才子南宫彦,二十年来又作州。
画戟去冲梅岭雪,青藜还梦玉堂秋。
邦人喜得文章守,蛮客应无匦篚忧。
何平白首慕,张景在孺惇。
母子本天爱,哀毁何足论。
自从往冬来,抱疚闭文园。
岩半标公署,冰心掩阁寒。
为歌青嶂里,听讼白云端。
仙吏真成隐,山城易集鸾。
下水上山腰带州,人家无数起危楼。
遨头不用喧箫鼓,只把清诗纪胜游。
同盟东下或西征,老我惟知管送迎。
只恐政成登省户,未容归骑向西城。
万竹蟠山喉不干,两龙潜水气犹寒。
郡斋见说真图画,公退何妨一倚栏。
几回去国向吴兴,出处虽高事不平。
兹以优恩临北固,不妨禁直寓西清。
羡君决去行何速,愧我求归计未成。
满腔忠膜与嘉谟,空洞它无一物馀。
有语莫非忧国志,欲行犹上荐贤书。
已欣勇退成清节,更喜高眠即故庐。
君如春柳我如松,晚岁重逢意愈通。
日日公馀搜理窟,时时史暇乐谈丛。
友朋罕有心相照,兄弟惟应姓不同。
名画法书知几编,俸馀宁复计求田。
麻沙剩买新文字,归满米家书画船。
槜李曾蜚剸剧声,贰车仍赞虎头城。
朱轓小试承流手,要继桐乡循吏名。
舍人簪笔旧甘泉,家学相传子姓贤。
未羡夹河为太守,阿连剖竹向封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