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马上续残梦,不知朝日升。


乱山横翠幛,落月澹孤灯。


奔走烦邮吏,安闲愧老僧。

空山后夜子规号,斗转星移月尚高。


梦里不知归未得,已驱黄犊度寒皋。

空山中夜子规啼,病怯馀寒觅故衣。


不为明时堪眷恋,久知岐路不如归。

空山初夜子规鸣,静对琴书百虑清。


唤得形神两超越,不知底是断肠声。

山下晨光晚,林梢露滴升。


峰头斜见月,野市早明灯。


树暗犹藏鹊,堂开已馔僧。

鸿禧已不凡,崇寿气尤古。


经始天监谋,馀力保大举。


十围人何在,乌鹊尚如睹。

鹤羽鸾绡事已空,奉华遗寺对高松。


宫斜凤去无人见,且看门前粉壁龙。

泥湫昔日隐蛰龙,一震重新大觉宫。


却请收云归旧壑,晨昏香火礼师翁。

井分泉脉透巉岩,谁道飞流是假山。


水鸟树林皆作供,可怜居士只偷闲。

欲归停驭重徘徊,破费林间雪一杯。


留取半山看未了,火云时节约重来。

亭桥两面看芙蕖,静数波间小队鱼。


碧幛弯环遮去路,净天终待此同居。

支径坡陀竹最多,箨龙才起更成窠。


穿岚触翠坳塘出,一片香来得嫩荷。

老僧分袂倏三年,犹记芳池跃翠泉。


新叠两山都未识,北堂引看更东偏。

南山好处刘家寺,门里松篁一径冲。


自有禽声喜迎客,不须知事更鸣钟。

岭度慈云境累凉,前看湖面后看江。


诗魔半饷难调伏,除是休来却易降。

山腰路转涌苍蛇,山下修筠媚白沙。


正要澄江舒倦眼,莫教缘岸有人家。

野香别是一般风,蓦直平冈好翠松。


更许虚空画山水,细铺霞浪衬云峰。

故殿檐阴石汇泉,针鱼苔净乐回旋。


持杯挹取虽无暇,照影心肠更洒然。

山头藤断空垂子,亭下泉荒不满池。


老衲坐来知敬客,南音犹记鬼仙诗。

迎客山僧未下廊,好风吹鼻便生狂。


莫疑佛宇清芬烈,薝卜曼殊共借香。

折枝登几已孤妍,况值风林水石边。


荦确路斜飞盖歇,丁宁茅店略停烟。

岩隈萧寺得跻攀,数翠邀岚不复难。


已向城中专一壑,更须随处款青山。

甲子峰高正属连,白云腾涌似炉烟。


群仙若讶归来晚,只蹑云根上碧天。

溪流逢旱息潺淙,野彴横趋乱石中。


莫恨铁冠人已去,我来权合号山翁。

古县依山惬乍游,欲行因路始穷幽。


搀空石壁樛林合,更做行程急也留。

紫霞山寺久不来,往昔破碎今摧颓。


一钵残僧饫藜藿,百身古佛眠莓苔。


门楣金乌经雨泣,殿脊铁凤含风哀。

崇寿堂前三老图,画师落笔擅江湖。


即看生面云为气,尽是高年雪满须。


洛社诸公今在否,香山盛事近来无。

老僧九十视眈眈,二十年来不下山。


我得九华充法供,亦能禁足老山间。

胜石来登宝石山,芒鞋竹杖倦跻扳。
路从涧底扪萝上,云到天边伴鹤还。
野鸟乱啼游客醉,岩花自落老僧闲。
城荒寺古冷于冰,绛帐谁烧照佛灯。
闲绕空阶观石刻,偶闻音语得乡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