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匹夫而为百世师,一言而为天下法,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,关盛衰之运。


其生也有自来,其逝也有所为。


故申、吕自岳降,傅说为列星,古今所传,不可诬也。

罗池庙者,故刺史柳侯庙也。
柳侯为州,不鄙夷其民,动以礼法。
三年,民各自矜奋曰:「兹土虽远京师,吾等亦天氓,今天幸惠仁侯,若不化服,我则非人。

元和五年,天子曰:“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恒,乃阴与寇连,夸谩凶骄,出不逊言,其执以来!”其四月,中贵人承璀即诱而缚之。
其下皆甲以出,操兵趋哗,牙门都将乌公重胤当军门叱曰:“天子有命,从有赏,敢违者斩!”于是士皆敛兵还营,卒致从史京师。
壬辰,诏用乌公为银青光禄大夫、河阳军节度使,兼御史大夫,封张掖郡开国公。

南海阴墟,祝融之宅,即祀于旁。

帝命南伯:吏惰不躬,正自令公。

明用享锡,右我家邦。

惟此庙学,邺侯所作。


厥初庳下,神不以宇。


先师所处,亦窘寒暑。

袁自陈分,初尚蹇连。
越秦造汉,博士发论。
司徒任德,忍不锢人。

韩柳子孙皆物故,士民尸祝尚如新。


吾行天下已头白,三百年唐惟二人。

王子嗜字学,阖户攻古籀。


曾莫求人知,摸拓乌衫袖。


发绪到秦封,探赜更周狩。

碑者,悲也,古者悬而窆,用木。
后人书之,以表其功德。
因留之不忍去,碑之名由是而得。

绿之渚兮浣侯衣,青厥蟾兮神所依。
未壮而逝兮匪夭,白首者拜兮莫之敢非。


潮来兮潮往,侯朝出游兮夜归。

北窗一榻羲皇前,青灯碧玉眠三年,慈元落落吾所怜。


两崖山高青阁天,崖门之水常涓涓,一碑今为东山传。


虚言不扶名教颠,久病江湖落日前,呜呼此意谁与言。

太华三峰削不成,夜来碧色无深浅。
仙人染作延熹碑,飘带人间止三卷。
长垣一册归商丘,但损偏旁最完善。
吾衰屏尘杂,弱翰颇好弄。
边州病寒瘁,凌秋墨池冻。
流览欧赵录,日月聊自送。
吴若未亡齐未寒,辞人微意寓毫端。
当时借为胥祠发,似诮诸人讣契丹。
箫鼓声中浪渺弥,古枫阴砌藓封碑。
行人到此自恭肃,不似巫山云雨祠。
金天豁西爽,浩浩郁空翠。
汉安元嘉与永寿,东京碑字皆未磨。
今人独于此碑惜,谓出中郎重摩挲。
或云会稽考古误,太史郎那中郎过。
井络一星出岷峨,度入牛女周天河。
森然北斗灿南纪,精气互贯参羲娥。
城南夜光烛万丈,蒙荆密莽同搜罗。
气盖世,力拔山,叱咤风云变色间。
狠如羊,猛如虎,逐鹿中原三户楚。
淋淋手提上将头,宋义不死忘秦仇。
逃位曾传泰伯风,那言高义子臧同。
江山未改仍公子,人物无凭只上中。
地僻似村烟月白,庙间如社野花红。
楚续光辉存简策,汉碑突兀锁期思。
风云会合当年事,箫鼓喧阗此日祠。
弱嗣负薪廉节著,怪蛇膏剑德名垂。
土膏起兮,泉流驶兮。
牧徂于田,偕妇子兮。
既耕且艺,耘且耔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