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倾一斗。
开笑口。
天边月逆行云走。

几年偕隐同归洛,纷纷世态春冰薄。


今古长安似弈棋,惟有投闲是先著。


每思登眺帝子楼,风雨靡靡滞城郭。

铜瓶尺半不为短,清泉半尺不为浅。


中有两枝三枝梅,短枝拗折生冰苔。


长吟曼语千徘徊,秘香飞出盘云罍。

杼云新卷雪泥乾,剪剪轻风薄薄寒。


莫遣水龙吹别调,放教春在玉栏干。

结绮临春贮丽华,吹香偶到野人家。


霜明月白纱窗净,但见梅诗不见花。

刚条簇簇陈蝇封,劲叶将零傲此冬。


磬口种奇英可嚼,檀心香烈蒂初镕。


根依阳地春风透,瓶倚晴窗日气浓。

瘦倚西冈石圃阴,玉容忽抹艳妆深。


染春应借东君手,眩眼曾疑北客心。


霞吐丰姿情脉脉,雪遗香影梦沈沈。

水光月色最相宜,独结空林岁晚期。


万国春回先有信,孤山人往绝无诗。


吟风海鹤眠清影,敲雪村童认老枝。

玉骨绡裳韵太孤,天教飞雪伴清癯。


林寒疏蕊半开落,野迥暗香疑有无。


庾岭风光仍似旧,汉宫铅粉莫相污。

春近寒虽转,梅舒雪尚飘。


从风还共落,昭日不俱销。


叶开随足影,花多助重条。

造化小儿心恋嫪,偏向冰花施巧妙。


冷禁霜带晓寒飘,清宜月缀微云照。


已与鸣鸠传酒信,更乞游蜂供蜜料。

山头云物冻吴天,几树寒英唤我前。


老不禁愁聊索笑,病方止酒暂从权。


松篁傲雪堪为伴,桃李酣春未敢先。

冬早寒轻测测天,疏枝明秀忽来前。


土酥结色神仙种,冰麝分香造化权。


三白共惊千树发,一年都占百花先。

香雪常开小雪天,孤芳今占六花前。


欲从玉女互争秀,不分青腰夸擅权。


见事自知秦相缓,著鞭甘被祖生先。

澹妆素服映冰肌,香袭幽情暗有期。


满地美人心下事,怕拈横玉倚风吹。

除了孤高梅子真,兰生更待与谁亲。


无如清友延清客,有似贤人对圣人。

莫讶冷姿浑是雪,若存花态即非梅。


灵根岂受寒拘束,直把阳和竟挽回。

婆律膏融滴蜡开,几多香阵过楼台。


风梅更是相料理,吹到南华枕上来。

百卉千花不敢先,岁寒丰度独清妍。


江湖一枕罗浮梦,两袖氤氲月满天。

有女仆春日暮时,淡妆独立嗅寒枝。


柔肠暗许檀心合,艳质休教柳眼窥。


顾影檐前聊索笑,倾筐树底重相思。

凌风却月尽荒邱,何逊多情恋旧游。


借问弄珠来洛浦,能如骑鹤上扬州。


年年春到催花发,处处风吹逐水流。

何处寒花拂曙晖,行春相见转依依。


雪深庾岭书来少,水绕孤山客到稀。


乘兴移尊临浦岸,留香扫地锁郊扉。

东阁栽来大几围,古今清梦眼中稀。


应怜国色羞红粉,始信山人是白衣。


旷野萧疏幽兴发,闲堂寂静宦情微。

嫩绿平原半未匀,馀寒蜂蝶敢相亲。


谁知他日调羹手,元是高斋卧雪人。


环佩轻摇乘好月,琼瑶碎踏乱香尘。

难道春归物物同,北枝独自怨东风。


愁云匝地寒无影,飞雪迷天望若空。


取醉径须浮太白,寻芳何用觅残红。

脉脉春心结万重,凭栏不语若为容。


共夸宾客盈金谷,谁识天人下玉峰?


缟带翩跹低复举,翠翘缥缈淡还浓。


也知不杂阳台雨,尘梦无缘莫浪逢。

独持风格见孤标,不学修眉与细腰。


近水宜承交甫佩,傍山应挂许由瓢。


折来霜月怜香淡,寄去乡关怨路遥。

怜尔花神彻底清,晓风拂槛报平明。


却嫌荀令香还重,更笑湘妃态未轻。


霜冷天高衣袖湿,参横月落梦魂惊。

近识仙人萼绿华,娉婷疑在太清家。


洗妆银浦消残黛,种玉蓝田吐瑞花。


春信欲传青鸟使,香风遥隔白鸾车。

芳讯迢遥竟若何,陇头缄意待君过。


西施窈窕无装束,卫玠清癯怯绮罗。


小苑孤眠和冷月,横塘斜立溯微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