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吾志在山水,君心无去来。


重来秋未晚,相对菊初开。


人写荷锄影,僧闲带月回。

昨日别东林,客来烟雨深。


主人不可见,谁见主人心。


独鹤云中语,枯桐弦外音。

经旬铜片一开奁,静处窥形敢自嫌。


任运去留今面目,因人颦笑旧须髯。


山风浩浩云归岫,天宇澄澄月到帘。

昨夜灯前细雨声,晓来林鸟报新晴。


日乘风势排窗入,云写山光对枕横。


莲房未落兼花供,芋屋初开带叶烹。

终朝役役叹吾曹,络马穿牛共一牢。


野茧结成空自缚,文蛾飞去不堪缫。


重楼变幻随孤蜃,大地浮沉仗六鳌。

云头雨足楚姓腰,特地奇峰出汉霄。


微路暗通行石腠,把茅牢结凭松寮。


灶边泉号孤僧井,屋角田供一岁瓢。

清晨客至暮方还,问我何心住此间。


在世但知聊寄迹,旁人都说是居山。


近嫌路有樵人识,渐觉门须侍子关。

六时禅诵又斜曛,童子烧香礼愿文。


向晚也须迟掩户,前峰犹有未归云。


岩猿宿树仍留果,社鼠依山亦断荤。

宿雨初晴策短藜,看云行到乱峰西。


眼前图画无人绘,皮里诗囊且自携。


果熟静观连蒂落,松高曾记与眉齐。

年来得力是忘机,物外孤心渐入微。


虫惜清声终夜语,鸟因昭质榜林飞。


凭他风雨能侵席,到处晴阴不掩扉。

安居原不涉思惟,莫道吾宗也大奇。


夙习未能遵世谛,虚名偏喜少人知。


水边黄叶随流去,树里青山背日移。

洞门不掩有云封,土面灰头学老农。


野菜盈筐因长笋,枯柴充担为怜松。


地炉自种经旬火,水碓长留隔宿舂。

道学先生生妄想,默与飞云互来往。


识神打破无极圈,钻入枕头呈伎俩。


长髯道士白沙翁,一主一宾非有两。

一口囊盛四百峰,翠林香雾春冥蒙。


低头笑问长髯老,何处方壶有路通。

千仞飞云只手拿,采鸾停处是仙家。


青牛骑过铁桥去,踏碎璚瑶一路花。

罗浮道士说轩辕,千古风高尚可觇。


枕上昨宵惊短梦,人间何处觅长髯。


谁能爱酒过东老,我欲凌虚问海蟾。

九节之筇手所持,两年衰病负幽期。


香炉瀑布还匡阜,碧水丹山自武夷。


鸡犬几时同驭气,云霄无日不支颐。

飞云万丈来冥冥,囊括谁将只手擎。


南极回头一阁老,铁桥有路中天行。


山通碧落神明卫,地有丹砂草木灵。

玉蟾奔月灶炉乾,老鹤巢松殿宇寒。


里面看山山不见,不如只向外边看。

海山半夜失蓬莱,微带云根雨脚来。


元是道家清绝境,世间妄指作阳台。

要闲终是不曾闲,猛歇当头名利关。


揩洗一双清净眼,稻花雨里看浮山。

春色无高下,宁分泽与邱。


世间依旧好,山外若为浮。


桃李花争拆,池塘草自抽。

我公阴德谁与京,学道岂厌迟蜚鸣。


世间出世无两得,先使此路荒承明。


谪官罗浮定天意,不涉忧患那长生。

孤山七十布西东,水面奇形独不同。


几向崚嶒高处望,青螺浮在太湖中。

远识金银气,舟行望转微。
楼台疑蜃起,风雨挟鹏飞。
孤岛分齐鲁,千山入海沂。
久忆观沧海,喜君语罗浮。
浮从会稽来,与罗相献酬。
谁欲通两山,铁桥跨山头。
当年寻胜已忘还,乘兴重来倍觉闲。
赤脚敬瞻新宝藏,白髯羞对旧青山。
禅翁昔授岭头衲,狂客今探树穴环。
寻山一日遍浮山,却望江南兴欲还。
半夜神龙兴骤雨,故留闲客伴僧闲。
云颙辞世几番春,老令霜髯未变尘。
重拂旧题悲往事,幻身今幸作闲人。
邑城东南百馀里,穿尽荒山渡重水。
林倾路转大壑开,峭壁崔嵬半空倚。
上无勾连下无根,镌镵难成画难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