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千重构横险,高步出尘埃。


日月光先见,江山势尽来。


冷云归水石,清露滴楼台。

一宿金山寺,超然离世群。


僧归夜船月,龙出晓堂云。


树色中流见,钟声两岸闻。

京口古雄处,昔年尝此过。


风流看石兽,人事共江波。


河转路疑尽,日斜山更多。

野蔓封城堞,疏松隔丽谯。


楼临寒汹涌,门揖翠岧峣。


客思闲易感,归心去莫招。

明月不常值,中秋能暂新。


谁言一堂上,相与异州人。


适意苦难得,举杯宁厌频。

诏从书殿理江干,江外生民识谏官。


京口浪花迎棹白,海门山色入楼寒。


茅君仙洞披图见,张祜诗牌拂藓看。

记言彩笔罢摛华,郡阁高闲似道家。


琴院坐听江寺磬,郡楼吟见海山霞。


春园遗母亲烧笋,夜榻留僧自煮茶。

南徐城古树苍苍,衙府楼台尽枕江。


甘露钟声清醉榻,海门山色滴吟窗。


直庐久负题红叶,出镇何妨拥碧幢。

送君何处最堪思,孤月停空欲别时。


露茗犹芳邀重会,寒花落尽不成期。


鹤令先去看山近,云碍初飞到寺迟。

山翁曾约旧交欢,须拂侯门侧注冠。


月在石头摇戍角,风生江口亚帆竿。


闲随野醉溪声闹,独伴清谭晓色残。

秋来频上向吴亭,每上思归意剩生。


废苑池台烟里色,夜村蓑笠雨中声。


汀洲月下菱船疾,杨柳风高酒旆轻。

江城吹角水茫茫,曲引边声怨思长。


惊起暮天沙上雁,海门斜去两三行。

铁瓮城何处,萧条起战尘。


江声沉故国,草色老行人。


花压妖姬酒,莺悲茂苑春。

拟诗偏不类,又送上人归。


寄世同高鹤,寻仙称坏衣。


雨行江草短,露坐海帆稀。

北固多陈迹,东山复盛游。


铙声发大道,草色引行驺。


此地何时有,长江自古流。

浮玉乘壶香似桂,流金方絮滑如苔。


报投且致相思意,酬唱须寻应猝才。


君喜旌幢开使府,我贪花竹作春台。

六朝游观委蒿蓬,想像当时事已空。


半夜楼台横海日,万家箫鼓过江风。


金山寺近尘埃绝,铁瓮城深气象雄。

江城山翠若连环,城下波涛暗楚关。


去计只应劳侍从,归心愿复赐清闲。


百年旧法轩丘外,千里伤怀嬴博间。

柳阴深碧黄鹂语,川水平堤鸥鸟舞。


送君临流眼暂明,爱此虚凉少尘土。


何况连樯一月行,吴山楚水相逢迎。

君话南徐去,迢迢过建康。


弟兄新得信,鸿雁久离行。


木落空林浪,秋残渐雪霜。

望空北顾无双寺,行入西津第一州。


江影隔山摇素练,行云和梦锁朱楼。

两岸山光合,况当三月天。


好花红照水,芳草绿随船。


货药村桥醉,收帆野渡眠。

浮生难会此,此寺绝尘埃。


容易莫言去,等闲争得来。


江声寒若吼,山色翠如堆。

丞相高斋半草莱,旧时风月满亭台。


地从日月生时见,天到江山尽处回。


三国是非春梦断,六朝城阙野花开。

二纪乐箪瓢,烟霞暮与朝。


因君宦游去,记得春江潮。


远别更搔首,初官方折腰。

水光浮柱础,天影带楼台。


触石云孤起,吹潮雨四来。

虚楼一望极封疆,积雨晴来野景长。


水接海门铺远色,稻连京口发秋香。


鸣蝉历历空相续,归鸟翩翩自著行。

暂屈文为吏,聊将禄代耕。


金陵且不远,山水复多名。


楚塞因高出,寒潮入夜生。

卜隐林泉未有期,春田耕事欲凭谁。


一辞左掖鸳鸾侣,两见南州橘柚垂。


酌醴不妨留客醉,饮冰长是畏人知。

日斜始取路,春服遂游行。


街回复巷转,西望见岒岭。


道旁车轮推,呦呦何嘤嘤。